患上带状疱疹,这四件事情要清楚,不要传染给你身边的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21:20 1

摘要:参考文献:《我国老年人健康防护倡议》(中华医学杂志,2022)《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3)《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保护效果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

参考文献:

《我国老年人健康防护倡议》(中华医学杂志,2022)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3)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保护效果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

你可能听过“缠腰龙”“蛇盘腰”这样的民间说法,这些其实都指的是同一种疾病——带状疱疹

得过的人都知道,它不是一般的皮肤病,而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神经性疾病。有的人甚至形容它“比生孩子还疼”;还有的患者说,疼得连衣服都不敢穿,风一吹都像刀割。

可见,它的破坏力有多强!

带状疱疹的“元凶”其实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这种病毒在我们小时候感染水痘时就已经潜伏在体内了。虽然水痘好了,但病毒并没有“死掉”,而是悄悄藏在神经节里,像个“间谍”一样等待时机。

当人到中老年、或者因压力大、免疫力下降时,这个“沉睡的病毒”就可能再次被激活,沿着神经“爬行”到皮肤,引发带状疱疹。

更值得注意的是,带状疱疹具有一定传染性。尤其是水疱破裂后的疱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如果家里有没打过水痘疫苗的小孩、孕妇,或者是免疫力低下的老人,不小心接触到这些疱液,就可能感染水痘。

传染方式: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比如直接摸到患处的疱液,或共用毛巾、床单等个人用品。

高风险人群:从未感染过水痘或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小贴士:如果不幸患上带状疱疹,一定要避免抓挠水疱!建议用干净纱布覆盖患处,勤洗手,衣物单独清洗并消毒,家中如有儿童、老人,应尽量隔离,防止病毒扩散。

带状疱疹不是“随机攻击”,它更喜欢“挑软柿子捏”。以下四类人群,特别容易成为病毒的攻击目标:

1.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系统逐渐衰退,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每年约有150万人新发带状疱疹,且60岁以上人群发生后遗神经痛的风险是年轻人的3倍。

2.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慢性疾病,会削弱机体免疫反应,使病毒更容易“卷土重来”。研究发现,慢性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4%-41%。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更容易反复,疱疹不但不易愈合,甚至可能继发严重感染。

3.长期压力大、熬夜的年轻人

别以为年轻就可以高枕无忧!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年轻人长期加班熬夜、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这些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病毒活跃的可能。近年来,30岁出头就患带状疱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4.癌症患者、风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者

这类患者常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化疗药物或激素类药物,导致免疫系统被“压制”,病毒就容易趁虚而入。数据显示,这类人群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

真实案例:有一位60岁的糖尿病患者,曾患带状疱疹,虽然水疱很快消退,但神经痛持续了整整20年,连穿衣服都疼得掉眼泪,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

虽然带状疱疹目前没有能够根治的“特效药”,但好消息是,它可以通过疫苗预防,而且效果非常明显。相较于事后治疗,提前预防才是最佳策略。

目前我国已批准使用两类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疫苗类型适用人群保护效果重组疫苗50岁及以上人群超过90%减毒活疫苗部分健康成年人约70%

重组蛋白疫苗因其安全性高、保护率高,特别适合50岁以上或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研究显示,即使接种疫苗后仍不幸感染,疼痛程度也会明显减轻,发病后遗神经痛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注意事项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接种疫苗;

建议优先选择重组疫苗,效果更佳,且适用于更广泛人群。

第二招:提升自身免疫力

除了疫苗,增强自身免疫系统的“战斗力”同样重要:

规律作息: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小时以上高质量睡眠。研究显示,睡眠充足可提升免疫力约30%。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有助于激活免疫细胞。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吃高糖高脂的垃圾食品。

控制慢性病:血糖、血压稳定后,病毒就不容易“有机可乘”。

如果不幸感染了带状疱疹,关键在于尽早治疗。发病72小时内(3天内)开始用药,能缩短病程,还能大幅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概率。

治疗三步走:

抗病毒治疗

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神经性止痛药

不同于普通止痛药,带状疱疹引发的是神经性疼痛。常用药物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专门用于缓解神经损伤引起的剧烈疼痛。

营养神经药物

比如维生素B12、甲钴胺等,有助于神经修复,减轻后遗症状。

常见误区提醒:

误信偏方:有些人用艾草、针灸、涂抹醋等“土方法”处理疱疹,非但无效,反而容易加重感染。

头面部带状疱疹尤其危险:可能引发眼病、面瘫甚至失明,一定要尽快就医,不能拖!

带状疱疹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也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毛病。它是一颗潜伏在每个人神经系统中的“定时炸弹”,一旦被激活,可能带来持续多年甚至终身的神经痛苦

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预防。50岁以上人群应尽早接种疫苗,年轻人则应加强锻炼、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压力。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控制基础病、提高免疫力更加关键。

健康无小事。提醒家里的长辈、亲友,告诉身边的人,带状疱疹可以预防,也需要重视。别等它找上门,才后悔莫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汤姆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