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届毕业生1179万,创历史新高! 无数家庭的希望与担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碎。考研人数同比减少36万,国考报名人数下降,这是中国式教育焦虑的集中爆发。数据背后是残酷的竞争:大学毕业生考研比例约四成,研究生招生人数仅有130万,意味着十个毕业生中仅有一个
转自:学者荟
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关注时事关注热点,传播学术观点、时事人文、哲学理论以飨读者。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服务读者传播价值。
你的孩子,是下一个“烂尾娃”吗?百万学子哀鸣,考研人数暴跌,国考竞争白热化……中国式教育,这趟“卷”的列车,究竟开往何方?
一、焦虑的数字:
2024届毕业生1179万,创历史新高! 无数家庭的希望与担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碎。考研人数同比减少36万,国考报名人数下降,这是中国式教育焦虑的集中爆发。数据背后是残酷的竞争: 大学毕业生考研比例约四成,研究生招生人数仅有130万,意味着十个毕业生中仅有一个能“延迟就业”。 国考76.6:1的报录比,更是将“独木桥”的竞争压力赤裸裸地摆在面前。这哪里是“延迟就业”,分明是“延迟焦虑”!二、无止境的“卷”:
本科卷硕士,硕士卷博士,最后卷到中学当老师……十年研究生扩招,高中教师竟成了最稳定的就业增长点之一。一线城市硕士学历都“靠边站”,博士还得“挑出身”。这,就是某些人眼中“中学教师素质遥遥领先”的证据吗? 真相是教育资源错配下的无奈之举。二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却是“教育内循环”: 研究生就业率44.4%,比本科低10个百分点,双一流院校的就业率也只有57%。那些所谓的“延迟就业”避风港,也快撑不住了!三、卷不动了?
考公人数十年来首次下降,大家真的“卷不动了”! 多少家庭倾家荡产,多少人“屡败屡战”,最终都抵不过现实的残酷。钱包瘪了,梦也该醒了。二十年的“教育军备竞赛”: 家长们耗钱,孩子们耗命,耗尽童年和青春,迎来的却是茫然的终点。这值得吗?四、身心健康的代价:
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每况愈下:近视率居高不下,体质下降严重,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高达24.6%…… 无数个破碎的家庭和痛苦的孩子。衡阳三名初中生服药自杀的悲剧,敲响了警钟! 这绝不是个例,而是中国教育现状的缩影,是“内卷”的恶果。五、功利主义的教育观:
我们一直在喊“教改”、“减负”,但“鸡娃”的悲剧却依然不断上演。“反对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口号喊了多少年,却依然停留在纸面上。教育的根本驱动力,依然是“找饭碗”的功利目的。家长们关注的不是孩子的专业技能,而是“饭碗”的大小。学历的价值,不在于学到了什么,而在于它能换来什么。 无效专业、无效就业,都习以为常。六、破局之路:
与其空谈“反对功利主义”,不如直面真相:我们的教育观就是“饭碗至上”的功利主义。让我们理性地算一算这笔“教育投入产出比”的账:巨额的投入,孩子的身心健康风险,最终换来了什么? 是焦虑,是迷茫,是无尽的竞争。与其让孩子继续在“教育内循环”里原地踏步,不如放手,别卷了!给孩子留点活下去的希望。活在当下,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从“鸡娃”到“烂尾娃”,这或许是中国家庭的终极救赎之路。春节到了,给孩子们少留点作业,多留点压岁钱吧! 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陪伴,而不是无尽的压力与竞争。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未来,找到更好的方向。来源:玉宇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