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吉林省委在学习教育过程中提出了对“带病提拔”的干部选用过程进行全盘复查的措施,倒查干部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坊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应该说是触动了干部任用的敏感神经,也是惩治官场腐败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一办法无疑是好的,毕竟是一个具体解决干部任用当中存在腐败问
最近,吉林省委在学习教育过程中提出了对“带病提拔”的干部选用过程进行全盘复查的措施,倒查干部任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坊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应该说是触动了干部任用的敏感神经,也是惩治官场腐败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一办法无疑是好的,毕竟是一个具体解决干部任用当中存在腐败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总比那些天天唱高调,什么严惩腐败、反腐无死角、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等,要强上百倍。当然,倒查“带病提拔”的腐败问题,也应该一分为二,认清这一问题存在的客观因素,因为某种程度上存在“带病提拔”有他的特殊的性,不应一刀切,搞矫枉过正。
第一,要考虑到提拔干部时的不可知性
无论提拔任用干部多么的神圣,多么的敏感,多么的令人关注,她还是一项工作,一个事物。而但凡是一个事物就存在不可知性。这就像一个医生给一个病人看病,他的医术再高也难免会出现对病人的病情不完全了解,甚至查不出来的时候。何况人是最高级的动物,隐藏自己问题是他的本能,身上的毛病很难被人发现,具有一定的不可知性,这就造成组织部门在提拔一些干部的时候不敢确定他就是有病,存在组织提拔过程中不允许的问题,导致干部被“带病”提拔了。所以我们常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比如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少年的时候盗取过古玩,但无人知晓,后来被人披露,你能取消他“干部”资格吗?这在程序上没有问题,因为当时没有人知道他的这一问题,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如果提拔的时候你没有发现他存在问题,那就应该提拔,提拔没毛病。所以这种情况如果你追查提拔这些人,以及有关部门和个人就没有道理。
第二,要考虑人才的不完美性
受到提拔的基本都是人才,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嘛!但人才就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他们能力超群,但缺点也超群。唐朝长庆年间宰相元稹官儿当得好,文学创作也出类拔萃,是唐代的著名的文学家,以《西厢记》原著闻名。但个人缺点毛病也很多。《西厢记》中原型的崔莺莺实际上是她的初恋情人,但是为了得到权势,他却抛弃旧爱崔莺莺,与京城富家女韦氏结婚,其私德问题长期被后世诟病,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其有私生子、重婚等问题,但是毛病肯定很多。那么这样的干部我们用不用复查?如果复查,这种人多了去了。尤其干部队伍当中。在我们查处的腐败分子当中几乎权色交易,人人有之,有的私生子都成群结队了。另外,对于提拔的时候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人,复查过程中也应该辩证的看,有些问题是属于他的私人品行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问题。而有些问题是因为工作而造成的。比如这些人能力强,肯定干的工作要多,而干的工作多,肯定存在的问题就多,想杜绝都没办法。那么对待这些“带病提拔”的人,应该怎么进行复查?必须正确对待。
第三,要考虑整治“带病提拔”的重点人
整治“待病提拔”肯定是正确的,但必须突出重点。重点复查整治的是那些提拔时明摆着劣迹斑斑,甚至明显存在有违法犯罪行为,却因为有背景,有实力而被提拔的人。这些人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严重危害党和国家建设,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必须通过“带病提拔”复查工作,重点进行整治。而且,不仅仅要查处这些人,还要查处那些为这些人提拔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站脚助威的人。
来源:剑锐墨浓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