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医院在中国:月入18亿,每天接诊超4万人,院长称不盈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06:34 1

摘要:他是全球最大的医院,每天接诊4万患者,每年手术量均30多万台,年收入高达219.86亿。

他是全球最大的医院,每天接诊4万患者,每年手术量均30多万台,年收入高达219.86亿。

他就是位于中国河南省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然而在日入斗金的情况下,该院院长还声称:根本不挣钱!

一时间网友们议论纷纷,那么,到底是真有隐情还是存在过度医疗呢?

如今规模宏大、声名远扬的郑大第一附院,在近百年前,还是个简陋的小诊所。

1928年,郑大第一附院在开封建成,彼时它仅有28间平房,空间逼仄,50张床位稀稀落落摆放其中,职工也不过28人。

这般规模,在当时的医疗体系中,毫不起眼。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诊所,在1958年迁址郑州后,一路扩建成全国最大的医院。

如今,它占地871亩,换算下来,相当于120多个足球场,面积之广令人惊叹。

120个临床医技科室、279个病区,超过1万张病床,在职职工15087余人,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对患者的有力保障。

而且郑大第一附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医院紧邻地铁和公交线路,极大方便了市内患者前来就诊。

乘坐高铁,5小时内可达136个城市,这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都能相对便捷地到达医院。

此外,郑大第一附院通过建立医联体,开展远程会诊。

不仅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更多基层患者,还能借助远程会诊,为疑难杂症患者提供多学科专家的联合诊断,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影响力。

在数据的支撑下,郑大第一附院这艘“医疗航母”正稳步前行,尤其是在“口罩时期”,郑大第一附院迎来了一波汹涌的就诊潮。

2021年,手术量超过30万台,日均800多台。

这意味着什么?平均每两分钟左右,就有一台手术在郑大第一附院的无影灯下进行。

与此同时,年门诊量超700万人次,单日最高超4万人。

在如此庞大的患者流量下,医院2021年营收达到218亿元,日均近6000万。

但这些数字背后,是巨大的运营压力,郑大第一附院又是如何应对的?

面对就诊高峰期,郑大第一附院上下一心,全员进入“战斗”状态。

延长工作时间成为常态,医护人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只为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为了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医院增设服务窗口,有效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不仅如此,智能化服务被广泛推广,微信预约、APP、自助机器等工具的应用,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预约挂号等操作,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

为了进一步缓解院区的接诊压力,医院实施分流策略,将患者引导分散到四个院区,同时提供院区间免费班车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在医疗技术与创新方面,郑大第一附院同样走在行业前列。

在器官移植领域,郑大第一附院已具备开展六种器官移植的能力,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除了成熟的移植技术,医院还不断探索创新技术,肾移植前遗传分子诊断,能够在移植前对供体和受体进行精准分析,提高手术成功率。

3D打印加机器人手术,则为复杂手术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操作,降低手术风险。

这些先进的技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

然而,郑大第一附属明明每月都有高达18亿的收入,院长却对外界喊冤:表示根本不挣钱,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郑大第一附院高收入的同时也伴随着高支出。

2023年,郑大第一附院收入219.86亿元,月均近18亿,然而支出也近210亿元,收支接近平衡。

医院的收入来源中医疗服务收入是大头,门诊、住院、手术、检查,以及药品销售,每项都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除了医疗服务,政府补助也是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涵盖科研、医生培训、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支持。

在支出方面,员工工资是主要支出项之一,毕竟,15000余名职工的庞大团队,保障着医院的日常运转。

设备采购与维护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为了给患者提供最先进的治疗,医院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护。

药品采购的支出同样不容小觑,还有就是科研投入。

为了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在科研方面从不吝啬,所以院长说根本不挣钱说的也没问题。

郑大第一附院一直以来都是本着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而是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念头在运营。

而且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提供免费院线直达公交,方便患者就医,还开展社会医疗体检等服务,将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更多人。

在患者收治上,医院还承诺不会拒绝任何一位需要帮助的患者。

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医院持续发力,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护培训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高效的服务。

此外,医院还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国外顶尖医疗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来源:查尔菲的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