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看网上流传的视频,黑乎乎一片全是熊的影子,它们一个个撅着圆滚滚的屁股,在垃圾堆里扒拉来扒拉去翻吃的,那熟练劲儿跟咱们逛超市挑零食似的。拍视频的人躲在车里,大气都不敢出一口,手里的手机都快攥出汗了,生怕这群熊哥几个一抬头,就发现“外卖”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昨晚西藏边坝县的一个垃圾场可彻底火了,不过不是因为垃圾分类做得多好,反倒是因为二十多头藏马熊组团跑到这儿来“吃夜宵”,场面看着又惊险又魔幻。
你看网上流传的视频,黑乎乎一片全是熊的影子,它们一个个撅着圆滚滚的屁股,在垃圾堆里扒拉来扒拉去翻吃的,那熟练劲儿跟咱们逛超市挑零食似的。拍视频的人躲在车里,大气都不敢出一口,手里的手机都快攥出汗了,生怕这群熊哥几个一抬头,就发现“外卖”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记者后来打电话去问当地林业局,想了解下情况,结果对方直接来了句“没有这事儿”,合着这二十多头熊是集体隐身了?睁眼说瞎话也不是这么个说法啊!
这事儿最离谱的地方在于,那个垃圾场明明建在山上,离县城还有段距离,晚上更是没人会去,可这群藏马熊却能精准找到这儿,一看就知道它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开饭”了。可县里的工作人员面对记者提问,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熊是啥时候开始光顾的。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的烧烤摊,天天半夜被一群流浪猫围着抢吃的,吵得你睡不着觉,结果邻居问起的时候,你却一脸无辜说“我不知道啊”,这谁能信啊?
藏马熊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平时都待在深山老林里,轻易不出来见人,现在居然成群结队跑到垃圾场刨食,要么就是山里实在没东西吃了,饿得没办法;要么就是垃圾场里的食物味儿太香,比山里的野果子、嫩草诱惑力大多了,才让它们冒着风险下山。
再看看网友们的评论,更让人觉得扎心。有人说“应该在县城边上设个定点投喂点,把熊引走,省得它们总往垃圾场跑”,这主意听着倒简单,跟用零食哄小孩似的,可现实哪有这么容易?
西藏本来就地广人稀,连找个固定的工作人员都难,哪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天天给熊送“外卖”啊?还有人提到之前野猪成灾的问题,说就算是保护动物,也得想办法控制数量,不然以后熊越来越多,伤人事件肯定会越来越频繁。
这话虽然听着有点残酷,但去年云南那边野猪泛滥,把村民的庄稼全毁了,还有村民被野猪袭击受伤的事儿,大家都还历历在目。现在轮到藏马熊这么频繁下山,总不能等哪天它们闯进县城里翻垃圾桶,甚至伤到人才想办法吧?那时候可就晚了。
当地部门的反应更让人无语到极点。林业局说“没这事”,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县政府那边又说“垃圾场离得远,晚上没人管”,合着这群熊是凭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对比一下青海三江源地区的做法,人家那边一旦发现雪豹靠近村庄,立马就组织巡逻队天天盯着,生怕雪豹和村民起冲突,要是牧民的牛羊被雪豹伤了,还会及时发补偿款,既保护了动物,也照顾了村民的情绪。再看边坝县这波操作,简直就像小区物业发现电梯坏了,业主找上门,却轻飘飘说“那你们自己爬楼梯吧”,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其实野生动物跑到人类生活区域蹭垃圾吃的事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新闻了。之前美国黄石公园的熊,就因为总翻游客扔的垃圾,慢慢养成了依赖,后来公园没办法,只能强制要求大家用防熊的垃圾桶,还专门派人巡逻,花了好长时间才慢慢改掉熊的坏习惯。
但西藏这边的情况更复杂,垃圾场建在荒郊野外,周围连个人影都少,总不能给每头熊都配个GPS项圈,天天盯着它们去哪儿吧?
更关键的是,咱们得搞清楚,藏马熊为啥不好好在山里待着,非要下山找吃的?是不是它们的栖息地被破坏了?要是因为修路、开矿把山里的环境毁了,让它们没地方找吃的、没地方住,那光清理垃圾场根本没用,治标不治本。
现在最该有人站出来回答的问题是:这些藏马熊到底饿到什么程度,才会冒着被人类发现的风险,跑到垃圾场来觅食?县里有没有人监测过垃圾场周边的生态环境,看看是不是出了问题?
还有那个垃圾场的管理规范,是不是就是个摆设,从来没人认真管过,才让垃圾味儿飘那么远,把熊都吸引过来了?可惜目前从当地部门得到的回应,全是“不清楚”“没有这回事”,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有。
最后其实就该给当地部门留两个选择:要么赶紧行动起来,好好排查一下熊群频繁出没的真实原因,该整改的整改,该保护的保护,别再装聋作哑;要么就等着,等将来某天,新闻头条变成《西藏边坝县居民区惊现藏马熊群,居民出行受威胁》,到时候想补救都来不及。
至于咱们普通人,要是以后去西藏旅游,路过这种偏远县城的时候,记得把车窗锁好,毕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把脸贴在车窗上盯着你的,是来网红打卡的游客,还是下山找饭吃的藏马熊。
来源:海边静听的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