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撰文│左为编辑│毕紫娟 陈莉审校│汤红明全文约2000余字,预计阅读10分钟2025年2月,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干细胞基地再生医学研究所左为教授、吉美瑞生超级器官研发中心张婷博士团队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科郭忠良教授团队合作,在N
撰文│左为编辑│毕紫娟 陈莉审校│汤红明全文约2000余字,预计阅读10分钟2025年2月,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干细胞基地再生医学研究所左为教授、吉美瑞生超级器官研发中心张婷博士团队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科郭忠良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loned airway basal progenitor cells to repair fibrotic lung through re-epithelialization”的研究工作。工作聚焦气道基底层来源肺前体细胞(P63阳性细胞)在肺泡区的命运与功能,揭示了克隆的肺前体细胞可通过完成受损肺泡区域的再上皮化(re-epithelialization)来修复肺纤维化损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等重大呼吸系统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克隆P63+ 肺前体细胞用于异种移植有趣的是,研究团队还从其他哺乳动物(犬、猪、山羊)和鸟类(鸽子)肺脏中克隆了P63+肺前体细胞。这些多物种来源的前体细胞同样能够在小鼠肺内再生气囊结构,并且与这些物种天然的肺泡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通过这种方式,研究团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构建了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嵌合体。上述研究表明,基于肺前体细胞的肺再上皮化过程可能是四足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保守机制。研究团队还发现山羊的肺前体细胞具备异常强大的肺泡再上皮化修复能力,可以完全“治愈”肺纤维化的小鼠。这些数据为异种肺前体细胞移植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综上,研究首次揭示了P63+气道基底层来源肺前体细胞在肺泡区域内的分化命运和修复功能,移植的前体细胞通过分化为表达紧密连接的气囊结构,重新建立上皮屏障。这种再上皮化能够作为一种“创可贴”修复手段,促进肺部再生和修复,为结构损伤性重大呼吸系统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吉美瑞生团队正在开展基于P63+肺前体细胞新药(REGEND001)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已成功完成针对相关适应证的探索, 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和IPF。左为教授、张婷博士、郭忠良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信作者,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赵宇、周悦青与张惟番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获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揭榜挂帅”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吉美瑞生公司资助。《医学参考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刊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承办感谢大家的支持!扫码关注干细胞基地管理文章合集征稿链接相关链接原标题:《Nature Communications:左为/郭忠良团队揭示气道基底层前体细胞通过再上皮化修复肺脏的机制》 来源:科学话你知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