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迅,这位以笔为刃的文学巨匠,在他的诸多作品中,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将国民的劣根性揭露得淋漓尽致。《狂人日记》里那“吃人”的呐喊,撕开了封建礼教伪善的面具;《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把国人自欺欺人的劣根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孔乙己》
作者:(安徽)孟庆南(孟苦禅)
鲁迅,这位以笔为刃的文学巨匠,在他的诸多作品中,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将国民的劣根性揭露得淋漓尽致。《狂人日记》里那“吃人”的呐喊,撕开了封建礼教伪善的面具;《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把国人自欺欺人的劣根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孔乙己》里孔乙己的迂腐和虚荣,又展现出封建思想毒害下国民的麻木与可怜。鲁迅以他如椽大笔,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上的疮痍,而这些劣根性的阴影,在当下社会,竟也有着不同形式的残留。
漫步在当下的社会,稍作留意,便能发现诸多令人咋舌的怪现象,它们就像社会肌体上的毒瘤,侵蚀着社会的健康与和谐。
先说说这公共场合的“乱象”。在熙熙攘攘的公共场所,有些人就像脱缰的野马,肆意妄为。那一口口浓痰,像颗颗“炸弹”随意“投掷”在光洁的地面上;五彩斑斓的垃圾,被潇洒地遗弃在各个角落;高分贝的喧哗声,如魔音灌耳,搅乱着他人的安宁。记得有一次在图书馆,本应是静谧的知识殿堂,却有几个年轻人旁若无人地大声交谈,谈天说地、嬉笑打闹,旁人的侧目和轻声提醒对他们来说如同耳旁风。他们难道真的不明白这是公共场合吗?非也,他们不过是太自私,心里只有自己的那点畅快,哪管他人的感受。这种自私自利、毫无公德心的行为,不正是鲁迅笔下那些麻木不仁、只图自己方便的国民劣根性的延续吗?
再把目光投向网络世界,这里本应是知识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却成了一些人肆意宣泄恶意的“战场”。网络暴力的硝烟四处弥漫,只要有热点事件,那些隐藏在屏幕后的“键盘侠”们便倾巢而出。他们不经查实,仅凭自己的臆想和偏见,就对当事人展开铺天盖地的言语攻击。曾经有位女孩只是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日常,却因穿着打扮不符合某些人的“标准”,就被骂得体无完肤,各种不堪入目的词汇如污水般泼向她,最终导致女孩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这些“键盘侠”们,在虚拟世界里丢掉了道德底线,用自己的狭隘和嫉妒,给他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他们躲在匿名的背后,肆意释放着人性中的恶,就像鲁迅笔下那些冷漠地围观他人苦难的看客,麻木而残忍。
学术的神圣殿堂,也未能幸免被污染。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的丑闻屡屡见诸报端。有些所谓的学者、科研人员,放着踏实做研究的正路不走,却一门心思走歪门邪道。他们为了功名利禄,伪造数据、抄袭论文,把学术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我曾听闻一位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竟然大篇幅抄袭国外的研究成果,还堂而皇之地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这种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仅亵渎了学术的尊严,更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他们就像孔乙己,死要面子,为了那点虚荣,不惜违背道德和法律,把学术的净土搅得乌烟瘴气。
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让老百姓们提心吊胆。从苏丹红鸭蛋到三聚氰胺奶粉,从地沟油到瘦肉精猪肉,这些“毒食品”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那些黑心商家,眼里只有金钱,全然不顾消费者的死活。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暴利,他们在食品里添加各种有害的物质,把食品生产变成了一场“投毒”游戏。在他们眼中,道德和良知一文不值,只有那源源不断的金钱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唯利是图、道德沦丧的行为,与鲁迅所批判的那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有何区别?
人情社会和潜规则,也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一些地方,办事不靠能力,靠的是关系。找工作、办业务、求发展,似乎不找熟人、不走后门就寸步难行。就拿一些单位的招聘来说,明明有公开的招聘流程,但最后入职的却往往是那些有关系的人。这种投机取巧、破坏公平的行为,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寒心,也让社会的公平正义受到严重的损害。人们不再相信努力和奋斗,转而热衷于拉关系、走捷径,这是何等的悲哀!
消费主义的浪潮,也把许多人卷进了盲目跟风的漩涡。一些人对名牌、奢侈品趋之若鹜,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借贷消费。他们不在乎商品的实际价值,只在乎那光鲜亮丽的品牌标识。在一些商场里,常常能看到人们为了抢购所谓的“限量版”商品,不惜排长队、大打出手。他们被消费主义洗脑,把物质的享受当作人生的最大追求,变得虚荣、浮躁。这种盲目跟风、过度消费的行为,不正是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表现吗?
在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许多人安于现状,不愿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前人的工作。在一些制造业企业,产品质量粗糙,缺乏精细打磨的耐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曾经有一家知名的家电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产品频繁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失去了市场的信任。这种因循守旧、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道德冷漠和社会信任危机,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冰冷。老人摔倒了,路人不敢扶;有人遭遇困境,旁人冷眼旁观。记得有一则新闻,一位老人在马路上突发疾病倒地,周围围了一群人,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直到老人失去了生命迹象。人们害怕被讹诈、被牵连,于是选择了冷漠和逃避。这种自私、冷漠的行为,让社会变得缺乏温暖和关爱,人们生活在一种相互不信任的氛围中,安全感荡然无存。
地域歧视和偏见,更是毫无道理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一些人仅凭地域就对他人进行片面的评价,给某些地区的人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比如,一提到某个地区,就说那里的人素质低、骗子多。这种狭隘、排外的观念,不仅伤害了被歧视地区人民的感情,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团结。人们忘记了人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地域的差异就被无端地歧视和偏见对待。
面对这些怪现象,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要采取综合配套的破局之策。
首先,要加强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和家庭要共同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榜样的力量,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事迹,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其次,要强化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网络暴力、学术造假、食品安全问题等的惩处力度。让那些违法违规的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
再者,要推进教育改革。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还要倡导理性消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通过宣传和教育,让人们明白消费的目的是满足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虚荣和攀比。
培育社会信任也至关重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守信者给予奖励,对失信者进行惩戒。同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消除地域歧视和偏见。
鼓励创新和弘扬工匠精神,政府要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通过表彰和奖励,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和工匠精神。
媒体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传播正能量,引导理性舆论。对社会不良现象要敢于曝光,对正确的价值观要大力弘扬。
提升公民意识,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让公民在参与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地域间的合作与发展。通过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增进地域间的了解和信任,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大家庭。
当下社会的这些怪现象,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它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国民的劣根性。我们要以鲁迅为榜样,勇敢地拿起批判的武器,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积极采取综合配套的破局之策,努力提升国民素质,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因为,只有摆脱了这些劣根性的束缚,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中华民族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杂文编辑:(辽宁)赵志清//(安徽)孟苦禅(孟庆南)//江南春//夏雨荷//秋风丹//梅映雪 2024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于安徽(太湖)五千年文博园书画院//太湖县汤泉乡赵何中学//安徽(太湖)赵朴初公园//安徽(太湖)西风禅寺//安徽(太湖)辣妹子酒店)
来源:弘扬正能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