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玩家在直播平台的搜索栏中敲下“代肝”二字时,屏幕骤然被一众RPG类手游所占据。主播一边操作角色奔跑在绚烂的游戏世界,一边在留言区留下联系方式,表示“下单随时上号”。这些游走在游戏世界里的“影子打工人”,构成了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数字时代的真实一角。
当玩家在直播平台的搜索栏中敲下“代肝”二字时,屏幕骤然被一众RPG类手游所占据。主播一边操作角色奔跑在绚烂的游戏世界,一边在留言区留下联系方式,表示“下单随时上号”。这些游走在游戏世界里的“影子打工人”,构成了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数字时代的真实一角。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蓬勃发展,游戏代练和“代肝”业务逐渐兴起,成为了一个依附于游戏产业的灰色地带。然而,这个行业内部却存在着低价内卷、骗局频发等种种问题,让人触目惊心。
月入过万只是少数,低价竞争成常态
虽然网络上“玩玩游戏,月入过万”的宣传语随处可见,但实际上能拿到这个收入的从业者只是少数。记者从加入代练“代肝”工作室的泰瑞(化名)处了解到,工作室接“代肝”一个月日常任务的订单可能只有二三十元收入。庞大的游戏市场给这个依附在游戏上的产业带来了商机,在淘宝以及各类社交平台上搜索“代练”会出现大量商品链接和个人博主。有的工作室的商品链接中甚至标有“24小时内2000+人已买”的标签。
光鲜的数字背后是行业野蛮生长,商业代练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甚至构成不正当竞争。个人委托交易中,外挂导致的封号纠纷、玩家与代练间的信任危机,让录屏和直播成了从业者的“自证”。
低价内卷与信用危机并存
随着低价盛行,席卷行业的还有一场“信用危机”。记者从无眠那里了解到,他的“代肝”工作中多个账号需要手动点击,一些辅助点击的科技手段会被游戏官方检测到,会导致玩家账号受到处罚甚至账号被封。而在社交平台上,此类玩家发布的“避雷帖”并不少见。帖子内容显示,一些个人“代肝”或者“代肝”工作室承诺纯手动点击、封号一定赔偿,但往往出了问题就拉黑跑路。这就使得录屏和开直播成了“代肝”们的自证手段,也是委托方的督查方式。
无眠曾在雇人“代肝”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他表示,那是自己唯一一次招人兼职。由于对方悄悄开了科技辅助工具,导致号主的账号受到处罚,无眠因此赔偿上万元。
行业监管缺失,未来走向成谜
事实上,代练“代肝”作为游戏衍生的产业,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委托方和“代肝”的交易全凭个人信用进行交易,没有什么保障。并且随着行业规模扩大,一些代练平台为追求利益,甚至公然挑战游戏规则,成为灰色地带的“推手”。
此前,上海浦东法院对腾讯起诉“代练帮”App一案作出判决,认定该平台通过设立《王者荣耀》专区、现金奖励等方式,组织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绕开“防沉迷”机制进行代练交易,构成不正当竞争,需赔偿腾讯98.5万元。这也是全国首例基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商业代练行为作出的案件判决。
事实上,游戏厂商们正在持续升级针对“租号”“代练”“冒用账号”等行为的打击,这个长期处于监管盲区的产业或将迎来洗牌。目前来看,“代肝代练”这个建立在玩家需求上的产业难以一刀切清除,在网络上的交易仍在进行,但未来其能否走向规范化,关乎着整个游戏产业的健康与否。
总之,职业游戏代练“代肝”行业虽然为部分玩家提供了便利,但其内部的低价竞争、信用危机以及监管缺失等问题,仍然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和深思。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