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刷手机,看到明尼阿波利斯天主教学校门口又响枪,我第一反应不是震惊,是麻木——8岁弗莱彻和10岁哈珀,两个名字还没写进毕业册,就被永远定格。
早上刷手机,看到明尼阿波利斯天主教学校门口又响枪,我第一反应不是震惊,是麻木——8岁弗莱彻和10岁哈珀,两个名字还没写进毕业册,就被永远定格。
开枪的人叫罗宾·韦斯特曼,23岁,变性,家里合法囤了半军火库,子弹壳捡了百来颗。
她留下一句“杀死特朗普”后吞枪自尽,留下一地孩子和老人。
我盯着屏幕,心里只剩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都要等孩子倒下,才有人喊“太晚了”?
罗宾以前叫罗伯特,社交账号里全是仇恨。
她骂犹太人、骂天主教徒、骂特朗普,像把键盘当靶场。
没人报警,没人上门,枪支店照样把AR-15卖给她。
她在家练枪,邻居听见砰砰响,只当谁家装修。
FBI事后说她“本土恐怖主义”,可事前连个预警电话都没有。
孩子呢?
他们每天排队进校门,背包里装的是午餐和作业,不是防弹插板。
那天早上,罗宾把车停在校门口,摇下车窗直接扫。
子弹穿过铁栅栏,穿过孩子的身体,也穿过美国最后一点“校园安全”的遮羞布。17个伤者里,有3个老人是送孩子上学的爷爷奶奶,他们扑过去挡枪,骨头碎了,命捡回来,余生得拄拐。
教堂重新开弥撒,牧师说“希望与团结”,可台下家长哭到失声——希望在哪?
团结给谁看?
数据摊开更扎心:2025年才过8个月,学校枪击案已经146起,死伤上千。75%的枪是家里拿的,460万孩子每天和上了膛的枪住同一屋檐下。
非洲裔孩子被枪打死的概率是白人孩子的4倍,这不是新闻,是日常。
政客还在吵:民主党喊禁高容量弹夹,共和党说先治心理疾病。
市长说“枪比人多”,主教说“祈祷有用”,可祈祷挡不住子弹。
罗宾的日记本里抄满了过去十年所有枪手的名字,她把那些人当偶像。
美国把极端当流量,把仇恨当生意,枪支广告打在孩子最爱的游戏间隙。
产业空心化、毒品泛滥、贫富差距、种族撕裂,每一条都在给罗宾递子弹。
两党僵死,NRA塞钱,控枪法案死在委员会,连背景调查都通不过。
心理健康热线?
排队三个月,药费自己掏。
社区在募捐,给受伤孩子装义肢,给破碎家庭付房租。
可钱能买回弗莱彻的命吗?
能换回哈珀的笑声吗?
教堂外摆满毛绒玩具和蜡烛,风吹一下就倒,像这个国家对儿童的承诺。
枪还在卖,孩子还在上学,下一个罗宾可能正在填购枪表。
美国的问题不是缺法律,是缺把儿童当人的决心。
要么把枪锁进铁笼,要么把孩子送进坟墓——这道选择题,答案其实早就写在弹壳上。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