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日朝会后,李林甫亲切地拉着李适之的手说:“适之兄可知华山有金矿?若奏明圣上,必是大功一件。”
公元747年,宰相李林甫与兵部尚书李适之表面和睦,实则暗斗。
一日朝会后,李林甫亲切地拉着李适之的手说:“适之兄可知华山有金矿?若奏明圣上,必是大功一件。”
李适之信以为真,翌日便兴冲冲地向唐玄宗奏报。
谁知玄宗询问李林甫时,他却故作惊讶:“臣早知此事,但华山乃陛下本命山,王气所在,岂可凿挖?”
玄宗大怒,当即疏远李适之。
李林甫还不罢休,又指使人诬告李适之结党营私,最终将其贬官外放。
在饯行宴上,李林甫竟举杯相送:“适之兄此去,好自为之。”一副惺惺作态的模样。
这就是《资治通鉴》中著名的“口有蜜,腹有剑”典故。
李林甫用甜言蜜语诱人入彀,背后却暗藏杀机,将人心险恶演绎得淋漓尽致。
人心的险恶,往往藏在最亲切的笑容里;世间的陷阱,总是设在最平坦的道路上。
《资治通鉴》这部洞察千年人性的明镜,为我们照见了3个识破人心险恶的经典故事。
01
忘恩负义:朱温的以怨报德
五代时期的朱温,将忘恩负义演绎到了极致。
他本是黄巢部将,兵败后投降唐朝,被赐名“全忠”。唐僖宗不仅赦免其罪,还封为宣武节度使,可谓恩重如山。
但朱温一旦羽翼丰满,就露出了狰狞面目。他先是设计杀害了盟友李克用,又派兵包围长安,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
《资治通鉴》记载了最令人发指的一幕:朱温派心腹蒋玄晖等人夜入皇宫,杀害唐昭宗及其后妃。
当时昭宗年仅38岁,临死前哀叹:“全忠负我!”
更残忍的是,朱温还将昭宗的九个儿子全部邀请到九曲池饮酒,趁醉将他们全部勒死,投尸池中。
最终他逼迫哀帝禅位,建立后梁,唐朝就此灭亡。
这种以怨报德、忘恩负义的行为,堪称人心险恶的极致。
现代社会,不乏朱温式的人物:那个你一手提拔却抢你位置的下属,那个你倾囊相助却过河拆桥的朋友。
对待这样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距离。
02
挑拨离间:曹操的借刀杀人
曹操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更是挑拨离间的高手。《资治通鉴》记载了他如何用计除祢衡的经典案例。
祢衡才华横溢但桀骜不驯,多次羞辱曹操。曹操想杀他,又怕背上害贤之名,于是想出一条毒计。
他听说荆州牧刘表性情急躁,就将祢衡推荐到刘表处。临行前,曹操亲自送行,赠予厚礼,表现得求贤若渴。
果然,祢衡到荆州后依旧傲慢无礼,激怒了刘表。但刘表也学曹操,将祢衡转送给部将黄祖。
最终祢衡因出言不逊被黄祖所杀。
曹操得知后大笑:“腐儒舌剑,反自杀矣!”
他借他人之手除掉了心腹之患,自己却不沾一滴血。
司马光精辟地分析:“操之所以能成大事者,以其能用人也;而其所以能用人者,以其能制人也。”
曹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善于利用人性弱点来操控他人。
现实生活中,挑拨离间者往往伪装成你的知己,悄悄在你心中种下猜疑的种子。等到矛盾爆发,他们又装作和事佬,两边讨好。
03
背信弃义:司马懿的演技巅峰
司马懿的背信弃义,在《资治通鉴》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将八岁的太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两人跪在病榻前发誓辅佐幼主,绝无二心。
起初司马懿表现得极为恭顺,甚至故意装病麻痹曹爽。《资治通鉴》记载他“称疾困笃,示以羸形”,让曹爽放松警惕。
249年正月,曹爽陪同皇帝出城祭陵。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控制洛阳,逼迫太后下诏罢免曹爽。
他还指洛水发誓:“吾若负卿,有如此水!”承诺只要兵权,不害性命。曹爽信以为真,束手就擒。
结果司马懿立刻背誓,以谋反罪将曹爽灭族,男女老幼无一幸免。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光痛斥:“司马懿以诈力取天下,而其子孙终以诈力失之。”
背信弃义之人,终究难逃历史审判。
现代社会中,这种背信弃义的现象比比皆是:签约前夕突然变卦的商业伙伴,承诺升职却出尔反尔的上司。
对待这样的人,唯有白纸黑字,留下证据。
04
五招识破人心险恶
将《资治通鉴》的智慧应用到现代社会,我们可以总结出五条实用技巧:
第一,听其言观其行。不要被甜言蜜语迷惑,要看实际行动。那个总是承诺却从不兑现的人,绝对不可信。
第二,察其朋观其友。一个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他就是什么样的人。奸诈之徒身边,聚集的往往是阿谀奉承之辈。
第三,观其过去知现在。一个人过去如何对待恩人,将来就可能如何对待你。忘恩负义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第四,利益面前见真心。在重大利益关头,最能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关键时刻的选择,见人心本色。
第五,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伪装可以维持一时,难以维持一世。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
05
结语
唐玄宗直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传来,还不愿相信:“禄山对我忠心耿耿,岂能造反?”
高力士跪泣答曰:“陛下忘了他不知太子之事乎?此乃大奸若忠啊!”
如今翻开《资治通鉴》,那些栩栩如生的险恶面孔依然令人警醒。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人心险恶,不可不防;世事复杂,不可不察。
但也不必因此怀疑一切、封闭自己。正如司马光所言:“惟至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至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保持真诚的同时学会识别虚伪,才是真正的智慧。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愿我们都能练就一双慧眼,看透人心险恶,依然保持善良;认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这或许就是《资治通鉴》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来源:史海渔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