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第一次离开家,到十几里外的魏县县城念初中,一切对我来说既新鲜又陌生。同时,面对独立生活,从小娇生惯养、处处有爹娘呵护的我,总觉得孤独、冷落、委屈,缺乏温暖、关心和体贴,精神郁闷,情绪低落,一度想退学回家。
师 恩 浩 荡
——回忆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师陈耀光点滴往事
刘庆斌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第一次离开家,到十几里外的魏县县城念初中,一切对我来说既新鲜又陌生。同时,面对独立生活,从小娇生惯养、处处有爹娘呵护的我,总觉得孤独、冷落、委屈,缺乏温暖、关心和体贴,精神郁闷,情绪低落,一度想退学回家。
初二一开学,我走进教室第一眼就看见一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男老师正在跟同学说话,一见我就打招呼问了一些情况,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位老师和蔼可亲。他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老师,任我们的语文课,叫陈耀光。后来又陆续知道他是我们邻县大名人,爱人学师范,在离县中学不远的城关小学教书。
陈老师的到来,仿佛给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我一下子又振作起来,我似乎感觉阳光变暖了,空气温馨了,学习热情重被燃起,成绩迅速跃至前列。
热情鼓励暖人心。我的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底子较好,在高小就常受表扬。陈老师有意培养,不断指导我如何进一步学好语文,提高习作水平,还经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念给班上同学听,或挂在教室前面的墙上让大家看。有一次作文让写个人理想,我写的是将来当个作家。记得陈老师在批语里大加赞扬,说了不少鼓励的话,我心里热乎乎的,从此学好语文、练好作文的劲头更大了。我跑到新华书店先后买了四角号码词典,语法、修辞讲义,唐诗、宋词和唐宋词选编等书籍,以及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三侠五义》等,并开始写日记,一有时间就看书、练写作。陈老师又回以 更大的鼓励,写稿子在学校的报栏、园地里推荐介绍;课堂上让我领读选入课本的《三国演义》章节等。
在陈老师的热情鼓励下,我的语文和写作成绩明显提高,初三毕业,在全地区统一组织的升高中考试中,陈老师被抽去阅卷,一回来就对我说,你的作文在本考区被当成“范文”念给了全体阅卷老师听,全篇仅发现两个白字,即“当当响”的“当”字多出了一个“口”字旁。
谆谆善诱指迷津。在我的印象里,陈老师很少扳着面孔训人,他注重正面鼓励,谆谆善诱,遇事耐心摆事实、讲道理,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一次,我作文写了我的一个邻居大哥对我很好,我很佩服他,但他是富农家庭出身。陈老师就找到我,告诉我,写文章一定要首先把握好政治观点,要歌颂贫下中农,鞭笞、揭露地富反坏右,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千万马虎不得!还叫我课下读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些,现在看来似乎都已无所谓了,但在当时可是头等大事。——我都照着陈老师的教导认真去做了。
为了纠正我重学习、轻社会活动的倾向,陈老师煞费苦心,有意磨砺、锻炼我,从初三开始,就让我加入“班委”,担任生活委员,负责为同学买饭票、管伙食、当后勤。一开始我不习惯,一在人多的场合说话就脸红。陈老师就不断鼓励、帮助我,为我撑腰、打气儿,使我终于坚持下来,并产生兴趣,干得很出色。
艰难时刻伸援手。天有不测风云。升高中考试发榜后,竟然找不到我的名字,陈老师大吃一惊,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都出乎意料。一直到其他同学的录取通知书都陆续到手了,我的消息仍石沉大海。陈老师坐不住了,他找到我说,我敢保证你的落榜不是因为成绩,语文是我评的卷,这我清楚;其他几门儿课的成绩再差也不至于到这般地步。你是班上确定的八个报考全区重点高中的同学之一,其他七个都定了,怎么会没有你呢?他带我找到校长说明情况,并嘱我写信向地区教育局、省教育厅询问。复信来了,结果清楚了,原来是升学体检时,我正患感冒,气管儿有杂音,校医随手写上了“气管炎”三个字。根据那一年的录取规定,“气管炎”不符合录取条件。陈老师又领我找到校医,校医也感到意外,慌忙写了张“证明”发走了。
后来地区教育局来信,大意是说,现在录取工作已结束,重点高中已无法补入,你可与原校联系入学。就这样,我又在原学校读起了高中。
当时陈老师帮我跑这事时,正值酷暑,动辄大汗淋漓,又值陈老师爱人刚生完孩子,住在医院,他却带着我四处奔波,间隙拐到医院看上一眼;赶上吃饭,陈老师就带我到学校食堂买饭就餐。其间,陈老师还多次认真地跟我说,实在不行,就明年复考,我负责补习语文!我听后眼含热泪,嗫嚅难言……以后每逢想起这件事儿,我身上就热辣辣的地发烫,血向上涌,难以自已。
在我读高中期间,陈老师仍教初中,各自很忙,接触、请教陈老师的机会少多了。“文革”中陈老师也受到冲击,当我看到校园里贴出他的大字报时,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陈老师身心康健,全家平安。
不久,我就回乡务农了。再后,学校搞“斗批改”,体制几经变化,陈老师就调回本县大名教书了。我不久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城市参加了工作,成了家,曾专程到大名陈老师家里拜访。
初中,是我人生中的一段如锦年华,我于此获取了丰厚的书本知识,懂得了做人的许多道理;同时也是我的思想和精神生活最为活跃的一段时期,我收获了友谊,走向了成熟……总之,它奠定了我以后生活、工作、进步的坚实基础。是陈老师适时为我这棵嫩苗提供了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让我在春风化雨中逍遥自在、茁壮成长。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感恩陈老师,是绿叶对根的怀念,是白云对蓝天的眷恋,是水滴对大海的向往,是生命对母体的深情呼唤!
来源:邯郸赵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