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柳江,有这样两位教师,她们以讲台为纸、以岁月为墨,默默绘就着平凡却闪光的教育人生。柳江区拉堡小学韦雪巧深耕教坛29载,以“教室为家”呵护学生成长,让语文课浸润“甜味”,更坚持11年“传帮带”培育教学骨干;柳江区基隆开发区小学黄莉坚守14年,创新教研模式激活课
在柳江,有这样两位教师,她们以讲台为纸、以岁月为墨,默默绘就着平凡却闪光的教育人生。柳江区拉堡小学韦雪巧深耕教坛29载,以“教室为家”呵护学生成长,让语文课浸润“甜味”,更坚持11年“传帮带”培育教学骨干;柳江区基隆开发区小学黄莉坚守14年,创新教研模式激活课堂活力,主持课题、打造特色课程,更悉心托举青年教师成长。她们岗位不同,却同样以责任与情怀,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发展的推动者。
以爱育爱 点亮成长之光
柳江区拉堡小学高级教师韦雪巧,二十九载初心不改,以“一间教室一个家”的信念默默耕耘,在关爱学生、深耕教学和传承帮带中诠释着模范教师的奉献与担当。她先后获评柳州市师德模范、优秀辅导员,柳江区优秀教师、班主任、书香教师,还曾斩获柳州市班会课大赛一等奖、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是学生爱戴、家长信赖、同事认可的好老师。
担任班主任26年间,韦雪巧以童心、爱心和耐心经营班级,将每间教室视为共同的“家”。她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尤其在转化后进生、帮扶困难学生和关爱留守儿童方面事迹突出。她所带班级多次获评柳州市“先进班集体”“优秀中队”和柳江区“书香班级”,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温暖港湾。
作为深耕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她坚信“课堂是教学主阵地”,秉持“以学生为本”理念,深入钻研教材、紧扣新课标,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索的学习平台,让语文融入生活。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爱学、乐学、善学”成为常态,孩子们总说:“韦老师的课,连空气都是甜味。”
十一载“传帮带”,韦雪巧无私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她所指导的徒弟中,15人成长为骨干教师,4人走上管理岗位。柳江区拉堡小学校长余清向在师徒结对时曾多次嘱托:“多带出几个像覃双玲那样优秀的教师!”
而韦雪巧始终谦逊:“我是被学校和同事托举成长的,现在该把光传递回去。”自2016年起,她从新教师岗前培训到百人班主任专题讲座,从柳江区成团中心小学班级管理分享到柳江区新兴小学送教传经,她的足迹遍布柳江城乡,让“一间教室一个家”的教育理念深植人心。
桃李不言 芳华自成
清晨校园,雾气未散,柳江区基隆开发区小学的教室里已传出朗朗书声。黄莉捧着厚教案,步履坚定走向教务处——这样的日子,她已坚守十四年。从青涩教师到教务主任,从守望一方讲台到统筹全校教学,她常说:“教育如育花,需有春风的温柔,更要有细雨的耐心。”
2011年,黄莉扎根学校教务岗位,仅两年后便挑起教务主任重担。她深知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的“心脏”,上任后便频繁深入课堂,发现教研形式单一的问题,随即提出“草根教研”理念,设计“同课异构——组内上课——辩课讨论”三步走路线,让教研成为思想交锋、专业精进的平台。她带领团队探索的集体备课“三结合”、教研活动“5+1”模式,让校本教研扎实落地,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教师在各级赛教中屡创佳绩,她也因此获评“优秀教务工作者”。
作为柳江区语文中心组成员、名师培养对象和师徒结对导师,黄莉始终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重要使命。从教案设计到课堂试教,她全程悉心指导,近五年培养出陈善嘉、骆雪、覃柳青等一批骨干教师。其中骆雪成为“整本书阅读”教学领军人物,陈善嘉则发展为全能型教师。
此外,黄莉主持市级课题《问题驱动下的三维三域校本研修模式探索》,带领青年教师深耕理论与实践融合;她主推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历经多年打磨升级至7.0版本,成为学校特色课程并全校推广,惠及众多学子。
二十七载教育路,黄莉从乡村走到城区,从语文教师成长为教务主任,用责任与情怀诠释教育担当。她坚信:“每一位被点燃的教师,都会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每一颗播撒在课堂的种子,终将在岁月深处绽放芳华。”她愿做校园里的守望者,让更多教师因她而精彩,让更多学生因她而出彩。
来源: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