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3两白银定律”是一个网络用语。它源于清朝时期,当时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约为33两白银,但一年的基本生活支出需要36两白银,家庭每年需额外赚取3两白银才能维持生计。
“33两白银定律”是一个网络用语。它源于清朝时期,当时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约为33两白银,但一年的基本生活支出需要36两白银,家庭每年需额外赚取3两白银才能维持生计。
这种经济压力使得老百姓每天忙于工作,无暇思考其他事情,也无力反抗社会现状。有观点认为,朝廷会通过控制税赋和物价来维持这种状态,风调雨顺时提高税赋、拉高物价,遇到天灾则减税赈灾、平稳物价,以此保证社会稳定并赢得民心。
不过,也有说法称“33两白银”是一种误传或被附会的想象。据考据,终清之世从未确立过所谓“三十三两”的征收标准。但这个概念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被用来形容底层百姓面临的经济困境,以及这种困境对他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在当代,有人将其引申为一种类似的现象,如一线城市白领月入三万,房贷车贷却要吞掉两万八;小镇青年工资五千,消费贷款却滚成七千,以此说明现代一些人也面临着收入与支出的压力,为了满足生活需求而不得不努力工作。
创作不易,求点赞,求关注。
来源:镜花水月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