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年玉石圈总有种怪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些被吹上天的新贵,其中米达料、罗甸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曾经风光无限,被各路主播捧成下一个投资风口,可如今呢?热度退去后,留下了无数交了学费的玉友。怎么才几年,风头就落了?羊脂白玉的名头抄了一圈,真正走进主
这几年玉石圈总有种怪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些被吹上天的新贵,其中米达料、罗甸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曾经风光无限,被各路主播捧成下一个投资风口,可如今呢?热度退去后,留下了无数交了学费的玉友。怎么才几年,风头就落了?羊脂白玉的名头抄了一圈,真正走进主流的还是那几类熟面孔。今天和玉大叔就从圈子里的视角,讲讲米达料与罗甸玉的真实面貌,以及它们为何难以成为“主角”。
这几年老料越来越少是不争的事实,顶级的籽料和细腻的新疆糖白在市场上像熊猫一样稀罕。价格这么高,许多玩家望而却步。供给端吃紧,直播间却不愿意放弃“羊脂白玉”的梦想,于是一些“新面孔”自然被推上舞台。
比如说新疆且末料的名声本就不小,行里有句夸张的口头禅:看过且末的好料,再看普通籽料,心里就没那么激动了。且末料多带糖,一般按与矿体距离县城的远近,距离也分“近矿”与“远矿”。被热议的“米达料”就是来自远矿带,以前被叫做“卡羌料”,后来经过某些大V联合炒作,标签很亮:打灯无结构、白度高、细腻度好。
另一头,贵州罗甸县的闪石玉在十多年前进入视野,短时间内采挖很猛,名气蹿升。其成分与传统软玉体系接近,也因此更容易被拿来对标和田白玉,最可笑的是,罗甸玉主要的炒作点居然是冒充米达料,结果最后俩兄弟都没能坐上羊脂白玉一哥的宝座。风口一来,各种新概念人气飙升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
提起米达料,和玉大叔必须承认,早期投放市场的米达确实属于且末山料中的佼佼者。出身当地市场“远矿料”——这个远字,既指地理位置偏僻,也暗示了开采的艰难。
米达料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它那“打灯无结构”的细腻度。在和田玉的世界里,能做到这一点的料子屈指可数,除了部分青玉和碧玉中的鸭蛋青,米达料算是白玉中的异类。这种细腻程度,让许多玉雕师傅爱不释手——雕刻时线条能更流畅,特别适合做精细的工艺品。
2019年,米达料甚至成为那一年“天工奖”参评作品的热门选材。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米达料的细腻更像是一种过度精致。它的白度虽高,在阳光下细瞧却总透着一股青气,即便是最白的料子,骨子里也泛着青色甚至有点灰底。这种青,不是青花的墨俏色,而是一种让人感觉“肉质发闷”的底色。
更要命的是米达料品质参差不齐。矿脉深处的料子确实白又细,不过两年光景就挖完了,如今还能投放市场的玉质偏干,缺乏新疆料应有的那种温润感。短期爆红拉高预期,供给侧的优质料又不够,使得价格与品质错位。对希望保值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份不可忽视的风险清单。
相比米达料,罗甸玉的故事更像一场闹剧。2010年前后,这种产自贵州罗甸县的玉石横空出世,一度引发了疯狂的开采热潮。那阵势,用“炒玉暴发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罗甸玉的成分确实与传统和田玉非常接近,主要成分都是透闪石,但内部多呈纤维状、片状,结晶细小,打磨后整体细腻。奇怪的是因为成分的缘故,罗甸玉颜色为常见浅绿,黄气比较重,但又不是糖色。白底往往带一点灰气。硬度倒是符合国标要求。
从这个角度说,它确实可以开出和田玉的证书。但和玉大叔一直认为有证书不代表有价值,能鉴定不代表值得收藏。罗甸玉蜡状光泽更常见,油脂感相对弱,视觉上更像“骨瓷”的陶感。透明度普遍不高。
咱们传统玉石圈认为羊脂白玉讲究“油、糯、温、活”。罗甸玉的“瓷感”和“蜡光”让它显得冷、干、闷,无论如何去抛光油润度都抬不起来,盘玩提升有限。罗甸玉的“瓷感”会削弱油脂光泽,观感偏“僵白”。
由于罗甸玉结构相对疏松,孔隙度大,给一些不良商家可乘之机。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染色的罗甸玉,通过沁染糖色来仿冒糖沁白玉。一块成本不过几百元的罗甸玉,经过染色,摇身一变就成了价值上万的“且末糖”甚至“糖皮籽料”。这种乱象不仅坑害了消费者,也彻底败坏了罗甸玉本就不高的名声。
其实这些网红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初期炒作猛烈,价格虚高,热度退去后市场迅速就不认可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它们缺乏真正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米达料的“无结构”确实是加分项,但色温偏冷、底色微青,在“温润如脂”的门槛前掉了速。打灯干净不等于“温润”。网上各种过度包装话术层出不穷,“某某油糕”、“无结构”、“媲美95于田”之类的标签带动短期价格冲高,后续兑现不了预期,二级市场承接乏力。
和田玉之所以珍贵,不仅仅因为它的物理属性,更在于它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内涵。从商周时期的礼器,到汉代的玉璧,再到明清的文房雅玩,每一件和田玉器都是历史的见证。而米达料、罗甸玉呢?它们只是近年来的新发现,品质还不稳定。如果这些料子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比如罗甸玉不再执着于仿冒新疆白玉,而是发挥自己的特色个头比较大,块型完整,制作一些文房器具、茶具等实用器,或许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虽然润度有限,但用来做茶具确实别有一番韵味,比瓷器肯定还是更油的。
新矿还会有,包括这两年的黑羊洞碧玉也开始接班炒作,归根到底是矿山、工艺、审美与时间共同投票的结果。米达料有它的明亮时刻,罗甸玉也有它的用武之地,但在“羊脂白玉”的价值系统里,它们要跨过的门槛不止一道。
最后和玉大叔回答这个问题:“米达料和罗甸玉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我的答案是:要看你怎么定义“收藏”二字,如果你是想买来自己佩戴把玩,喜欢它们的某些特质,那么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入手也无妨。但如果你是想投资升值,和玉大叔劝你三思。这些网红料的价格波动太大,炒作成分太重,很容易成为接盘侠。
来源:和玉大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