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本计划在7月9日前达成的美印贸易协定初步协议一再难产,关键争议之一是美国试图推动印度开放农业市场,但印度在保护农业和乳制品产业等方面立场强硬。农业问题事关莫迪政府政治利益——农业约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6%,但超过50%的选民与之相关。近日,在印度“绿色革命
本文共1647字
阅读预计5分钟
作者 | 谢卡尔·古普塔(Shekhar Gupta)
编译 | 杜大壮
本期编辑 | 何佳蔚
本期审核 | 江怡
原本计划在7月9日前达成的美印贸易协定初步协议一再难产,关键争议之一是美国试图推动印度开放农业市场,但印度在保护农业和乳制品产业等方面立场强硬。农业问题事关莫迪政府政治利益——农业约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6%,但超过50%的选民与之相关。近日,在印度“绿色革命之父”斯瓦米纳坦(M.S. Swaminathan)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开幕式上,莫迪誓言无论面临何种风险,无论他个人要付出多大代价,都要保护印度农民的利益。本文作者指出,如若莫迪果真态度强硬,且愿意冒险,那么美国特朗普政府当前给印度造成的“关税危机”正是印度开启“新绿色革命”的好时机。鉴于印度独立后的多次农业革命都难以“一劳永逸”,此番若要彻底改革印度农业,莫迪需在克服人们对科学与新技术的恐惧、整顿漏洞百出的农业补贴发放这两大棘手问题上狠下功夫。作者强调,在印度,改革农业最为棘手,但其利其弊莫迪须认真权衡。南亚研究通讯特编译此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印刷报》
在印度“绿色革命之父”斯瓦米纳坦(M.S. Swaminathan)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开幕式上,印度总理莫迪誓言,无论面临何种风险,无论他个人要付出多大代价,都要保护印度农民的利益。然而,印度领导人对抗美国通常不会面临个人风险,任何外国的施压都会让印度团结在当时的领导人周围。但鉴于莫迪如今态度强硬、愿意冒险,那么美国总统特朗普给印度造成的“关税危机”正是印度开启新绿色革命的机会。
为彻底改革如今的印度农业,莫迪需在两大棘手问题上下定决心。首先,是让人们克服对科学与新技术的恐惧。20世纪60年代,绿色革命曾让印度摆脱靠外国粮食援助度日的屈辱,但斯瓦米纳坦及其同仁的做法也受到广泛批评和怀疑——当时人们普遍对杂交的新品种感到恐惧,并认为任何机械化生产方式只会让富裕农民受益。此后,印度农业总体上一直像是在二挡上缓慢前行。
2002年,瓦杰帕伊政府曾大胆实施农业改革,不顾国内强烈反对,允许使用转基因棉花种子。这使印度从一个长期的棉花进口国变成了一个重要出口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棉花生产国。但此后,地方性游说团体、企业联合会与左右两派联手,以“种子主权”之名,阻止新一代的转基因抗虫棉花种子及相关跨国企业与研究团队进入印度,其结果是印度棉花生产的衰退。印度对转基因种子的恐惧就如同20世纪60年代对杂交种子的恐惧一样。目前,包括中国全球有78个国家在约2.2亿公顷的土地上种植转基因种子。印度当前拥有超过2亿公顷(200 million hectares)的耕地,粮食产量为3.32亿吨(332 million tonnes),中国耕地面积为1.56亿公顷(156 million hectares),粮食产量却高达7.06亿吨(706 million tonnes)。
同时,印度粮食有盈余,但食用油和豆类作物却依赖进口,例如大豆和玉米,而这正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想对印出口的两种作物。如果印度当初不那么懒惰和胆怯,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农业施加的压力就不会显得那么严重。
其次,是整顿农业补贴发放过程中的漏洞。目前,印度中央政府农业预算中近75%的资金都用于补贴。此外,化肥补贴也接近1.7万亿卢比(Rs 1.7 trillion)。然而,这种补贴的发放漏洞百出,直接给了“制造商”,而这些制造商往往只是进口、重新包装然后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出售。因此,每年种植季都仍存在严重的尿素短缺问题,黑市交易、过度使用和走私现象屡禁不止,更糟的是印度还严重依赖包括土耳其和中国在内的众多“对印不友好”的外国供应商。
当前美印之间的这场“贸易战”是对印度主权和自力更生的考验。改革农业是最棘手的事情,农业约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6%,但超过50%的选民与之相关。这就是为什么任何重大变革都会带来政治风险,而这是莫迪必须权衡的。
作者简介:谢卡尔·古普塔(Shekhar Gupta),《印刷报》创始人兼主编。
本文编译自《印刷报》2025年8月9日文章,原标题为:Modi’s ready to risk it all for farmers. Farm reform can answer Trump with new Green Revolution,原文链接:https://theprint.in/national-interest/indian-farmer-agriculture-reforms-trump-tariff/2717470/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