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清明放假时间为4月4日至6日。假期高速公路七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免费时间为4月4日0时至4月6日24时。清明期间,全省高速公路主要运行特征预期如下:
清明节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不仅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也是群众外出踏青、旅游的高峰期
道路交通流量将大幅增加
为切实做好2025年
清明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遵义公安交警发布
清明假期“两公布一提示”信息
请广大交通参与者合理选择
出行时间、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
避开出行高峰、易堵路段
安全文明驾驶
平安畅通出行
▼▼▼
清明放假通知
2025年清明放假时间为4月4日至6日。假期高速公路七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免费时间为4月4日0时至4月6日24时。清明期间,全省高速公路主要运行特征预期如下:
自驾出行持续增加,流量再创清明新高,通行车辆预计同比小幅增长,日均约423万辆。
以中短途祭扫、周边游出行为主,预计全省重要墓区周边收费站流量较平日增长明显,车辆集散将出现方向性、时段性强的扫墓特征,但不会出现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
高速公路免通政策
高速免费通行时段:2023年4月4日0时-4月6日24时,共3天。
高速规定免费车型:7座(含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
入/出口收费站的ETC专用车道保持“一车一杆”模式,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时间为准,普通收费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特别提醒:为更加方便快捷出行,建议各位车主尽量选择同一类型车道(即在哪个通道上的就在哪个通道下)。免费时段ETC车辆尽量走ETC车道进,从ETC车道出。
道路交通风险研判
清明节临近,遵义公安交警结合近年来清明节假期交通事故特点,对2025年清明节小长假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研判,并发出交通安全提示。
综合交通出行特征、道路交通流量、气象预测预报等情况,2025年清明节假期交通安全面临五个方面突出风险:
01
道路交通流量交织叠加
4月上旬正值气温转暖、春播春种、物流恢复的特殊时期,祭扫流、踏青流、务工务农流将交织叠加,尤其是祭扫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进出城主要通道、近郊主次干道的道路交通环境将更加复杂,交通安全风险大。
02
墓区周边道路事故多发易发
清明祭扫普遍集中在清晨、上午时段,墓区附近易引发拥堵。由于墓区多位于城郊、山区,道路条件差,部分群众为避开高峰选择晨曦时段出行,存在车辆落水、翻坠风险。
0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上升
当前物流货运繁忙,加之清明节假期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将明显上升,部分高速出口出现缓行的概率高,追尾、剐蹭事故风险加大。
04
农村集体务工务农出行突出
清明节前后,农村地区进入春播春种农忙时期,务农务工人员集体出行增多,小客车、面包车违法超员和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违法载人肇事风险突出。同时,长途自驾返乡的祭祖人员容易连续驾车造成疲劳驾驶,易引发交通事故。
05
局地雨天出行安全风险加大
清明节期间气温普遍回暖,但局部地区有降雨、暴雨天气,天气晴雨交替,对交通安全影响大,易引发车辆追尾相撞、侧滑侧翻事故。
交通安全出行提示
一、自驾出行应提前了解车况、路况、天气情况,做好充足准备,避免夜间行车,不要超员、超速、疲劳驾驶。驾车过程中要保持精神集中,不要接打手机、玩微信、刷视频,特别是亲朋好友举家出行时要避免聊天玩闹分散注意力。
二、研究表明,规范使用安全带,发生意外时可使车内人员生还机率提高60%。请您系好安全带,同时为孩子选用适合其年龄、体重的儿童安全座椅,切莫怀抱孩子或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
三、清明节假期,亲朋好友聚会多,酒后驾驶安全风险加大。酒精会导致人的视线模糊、判断失准、运动机能下降、反应迟钝。请时刻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四、出行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对于“车能动、人未伤”的事故,可通过12123APP快速理赔程序固定证据后快速撤离现场,防止造成二次事故及长时间、大面积拥堵情况的发生。
五、自驾出游请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确保睡眠充分,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停车休息不少于20分钟。若感觉困倦、状态不佳,请选择安全地点休息,切莫随意停车,占用应急车道。
六、驾驶人在行车前,请系好安全带,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并为儿童选用适合其年龄、体重的安全座椅,切莫怀抱儿童或让其坐副驾驶位置,确保安全。
七、清明节假期出行,请选择正规场站、公司搭乘合法运营的客运车辆,不要乘坐超员车、非法营运车、带“病”车、无牌无证车以及有其他违法行为的车辆。
八、清明节假期出行车流大,请驾驶人提前了解沿线天气和道路信息,检查车辆安全状况及随车工具,仅发生车辆损失的交通事故,请依法选择快处快赔方式处理,及时撤离现场,避免造成拥堵,引发次生事故。
九、驾车经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道路及夜间驾车,要注意减速慢行,行经农村、山区公路要注意观察道路两侧情况尤其是支路车辆和行人。
十、牢记“一盔一带”能保命。做到“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
来源:贵州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