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张维娜:只有玫瑰才能盛开如玫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22:33 1

摘要:近年出品并策划多项公共艺术展,如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教授的“书写计划”荣获中国青年报“年度十大文化创意事件”。长期致力于跨界艺术融合,如冯唐与荒木经惟的跨界艺术展、谭平与侯莹的跨界艺术展等。旨在打破现代社会的专业艺术分工以及与艺术之间的藩篱,共建一道崭新

独立策展人。

近年出品并策划多项公共艺术展,如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教授的“书写计划”荣获中国青年报“年度十大文化创意事件”。长期致力于跨界艺术融合,如冯唐与荒木经惟的跨界艺术展、谭平与侯莹的跨界艺术展等。旨在打破现代社会的专业艺术分工以及与艺术之间的藩篱,共建一道崭新的艺术风景。

2025年3月28日,艺术家赵小黎在今日美术馆举办迄今最大规模个展。展览由策展人张维娜策展。

“只有玫瑰才能盛开如玫瑰”——展览名取自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诗句。如同诗中隐喻的玫瑰,赵小黎将个体经验与个性表达当作绘画主体,将美的画面延续到今日,将她的情感绘画向所有人开放。

“她把玫瑰当作人生的态度,把绘画当做生命的回答,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与情感绘画的工作方式。这样一种天然的融合,使她的画作成为完美的情感表达客体,使艺术家所要表达的生命质地跃然在画面。”

展览的策展人张维娜这样评价艺术家。作为女性艺术工作者,张维娜认为,女性艺术家与策展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步入主流与占据媒体的时代,她们正以“柔性的颠覆”重构艺术生态。

张维娜认为,魅力的本质是自由的表达。“女性艺术家的真正魅力,在于她们以艺术为武器,既对抗外部世界的规训,又不断与自我和解。她们的作品证明:性别不是创作的边界,而是观察世界的另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得以看见被忽视的真相、被压抑的情感和未被言说的历史。这种魅力,终归属于人性深处对自由表达的永恒渴望。”

《送你一万朵玫瑰花》是一场探索女性多元声音与身份认同的互动行为艺术实践。通过赠送红色玫瑰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行动,邀请观者进入艺术空间将每一朵新鲜的玫瑰插入装置作品内,使其自然枯萎——玫瑰不仅是美与爱的象征,更是女性内在韧性、创伤与自我修复的隐喻。

在开幕活动中,由艺术家赵小黎发起的行为艺术《无尽的痕迹》,将邀请 999 位女性,在展览指定白色空间内与艺术家身体上自由绘画与书写,表达关于社交媒体对于女性个体与集体身份的影响。

Q-北京青年周刊

A-张维娜

Q 此次在今日美术馆的新展是首次策划女性展吗?

A 是的,以往我合作的都是男性艺术家(如陈丹青,邱志杰),甚至他们已然是艺术界的话语主导者。为他们策展,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至今,艺术批评界仍由男性主导,女性策展人的理论建构(如从女性主义视角重读“85 新潮”)易遭边缘化。纵观艺术史,无论是经典谱系、 审美偏好(如偏好宏大叙事的男性占比较高) 仍构成隐形压制。我认为,真正的平等或许不在于“消除差异”,而在于“雌雄同体”,让每种生命经验都能获得同等的尊重与表达。

Q 此次展览是如何甄选艺术家的?

A 这次展览是受到今日美术馆的邀请,希望在女性月的展览中关注更多女性艺术新生力量。美术馆策划了一系列关于“花”的展览特辑。赵小黎的玫瑰大展就是其中一个。艺术家常用玫瑰与芍药作为她标志性的艺术符号。

她将绘画、影像与自身表达,构成一种充满张力与情感的全新艺术媒介,从而引发观者产生共鸣。此次展览也是艺术家迄今最具规模的一场个展。赵小黎是社交媒体首位千万级的艺术创作者。她的创作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打破传统艺术传播的边界 , 推动了艺术在短视频时代的传播方式。近年,赵小黎在上海昊美术馆与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受到了大众的极大关注。

Q 此次展览名“只有玫瑰才能盛开如玫瑰”是想表达什么主题?

A 在众多以植物为主题的画家中,我最喜爱的两位女艺术家弗里达和欧姬芙是最耀眼的一对。作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之一,乔治娅·欧姬芙被誉为“美国现代主义之母”,她不仅是美国首位探索纯抽象艺术的艺术家,也是第一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女性。这些女性艺术家创作的“花”,让我看到柔软也是一种坚韧的力量。

Q 策展人创作的动力以及灵感来源来自哪里?

A 我觉得从不存在灵感,所有的灵感只不过是过去所有知识的累积。对我来说,创作的动力并非来自外在世界,而是遵从一种内在想象。当我遇见一位心仪的艺术家时,只有那种内心的澎湃,才会促使我萌发创作的冲动。

Q 当下女性艺术家以及女性策展人生存状态是怎样的?

A 我想到在中国 20 世纪初,方君璧的作品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的作品入选巴黎沙龙展,她被法国画界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从 1924 年到现在过去 100 年了,女性艺术家渐渐走出困境。近些年,关于女性主义的讨论越来越多,女性艺术家不受女性身份困扰,以各自的艺术实践在行动,不仅仅在传统绘画领域,在科技艺术、生态艺术与行为艺术中也有非凡的女性在不断崛起。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国际双年展,还是大美术馆的展览中,由女性策展人主导的展览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女性艺术家的大型个展逐渐成为常态。

张娜

编辑 韩哈哈

图片提供 受访者

潘展乐:赛场上没有退路 只有拼到底

张雨霏 蝶变之后

王羽佳:探索不止 恒动不息

汪顺:年龄只是数字 实力说明一切

王欣瑜:保持初心,享受比赛和网球本身

「 2025年3月20日 徐嬿婷 」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