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观察|大学生论文“AI味”浓,怎么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20:08 1

摘要:近期,Deep Seek备受关注,人工智能的“热风”也吹进了高校。大学生们利用AI工具完成作业、撰写论文的情况越发普遍,尤其眼下正值毕业生写毕业论文的高峰期,“AI味论文”现象更为突出。

南海网记者 杜倬荷

近期,Deep Seek备受关注,人工智能的“热风”也吹进了高校。大学生们利用AI工具完成作业、撰写论文的情况越发普遍,尤其眼下正值毕业生写毕业论文的高峰期,“AI味论文”现象更为突出。

针对“AI味论文”,海南高校有何措施加以规范和管理?如何引导学生用好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

现象:AI成大学生完成作业论文的“神器”

记者了解到,随着人工智能的“热风”吹进高校,AI工具成为不少大学生完成报告、论文的“神器”。

有不少老师反映,在批改作业或课程论文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同学利用AI直接生成文本应付论文和作业。

“学生利用AI工具撰写论文时如果直接复制粘贴,段与段中间会出现空行,并且段间距不同,其次是通过AI代写风险监测工具发现有学生利用AI工具生成部分论文内容。”琼台师范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邢琦玮说道。

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苏婷告诉记者,在去年批改大一新生的入学导论时,发现50%以上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AI工具。“越是标准化、程式化的作业和论文,学生们越倾向于用AI来快速完成。”

“使用AI的同学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的辨别能力,很多同学AI出来的东西经常是不正确的、编造的。”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一名教师坦言,如此一来,老师们还需花时间去分辨文献的真伪,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教师们的工作量。

对此,也有不少高校教师担忧,学生的作业中AI的痕迹明显,易导致其原创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学生们动动手指,在聊天框里输入指令就可以迅速获得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但这样易导致学生对AI工具产生依赖,使其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探索能力退化。”海南大学教务处李老师表示。

其次,部分学生对“敏感词”并不敏感,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偏见及错误知识传播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技术伦理与数据安全的挑战。

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生们看来,AI工具是自己的“好帮手”“作业搭子”。

“相比翻阅厚重的书籍资料或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借助AI工具让论文撰写方便了很多。”海南大学2022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王昱凯如是说。

他表示,有了AI,处理信息和搭建思维框架的速度明显提高了。“比如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文献搜索的时候,我就会使用DeepSeek进行查询,它还会附上相关文献的链接,不仅节省了时间,还非常方便。”

此外,王昱凯与同学们还会借助AI工具修改自己的课后作业。“比如在编程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出现错误了,Deep Seek会指出错误的地方,帮助我们进行修正。”

“我平时会利用AI帮我制定备考计划,设计时间表。”海南大学2022级会计专业本科生张叶子靖告诉记者,自己最近正在备考雅思,只要将自己的考试时间、目标、需求和总体时间安排等指令输入到Deep Seek上,就会得到一份详细完整的学习计划表。

不仅如此,她还会利用AI工具帮助自己批改雅思作文。“只要我把写好的作文放上去,输入关于修改的指令,它就会详细地帮我‘阅卷’打分,并且指明我的错误,帮助我进行修改。”

还有部分高校学生坦言,在写报告或论文时,会直接复制粘贴AI生成的内容。“有时候时间比较赶,AI做出来后就直接复制上去了。”“AI可以很快帮我生成,可以节省思考的时间。”

记者了解发现,有不少学生实际知道过度依赖AI会对其科研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思维惰性,抑制自己创造力的发展,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可以利用AI工具帮助自己查资料、改作业,但不能完全照抄。”王昱凯认为,使用AI的真正目的是在于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而非成为让自己偷懒的“捷径”。

“如果大家都利用AI代写作业或论文,不仅对于自己的学业毫无帮助,而且对平时勤勤恳恳、努力学习的同学而言也并不公平。”张叶子靖如是说。

高校:“防范+教育”为AI工具使用“立规矩”

目前,多所高校开始探索AI技术的应用边界,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措施。

海南大学印发《海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AI 工具使用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AI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合理使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该《规定》明确了AI工具的定义和允许使用范围、禁止使用范围。该校将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与答辩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挂钩。

同时,学生在使用AI 工具前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中明确披露所用 AI 工具名称、版本及具体用途以及 AI 生成内容的具体部分(如文献整理、图表辅助等),保留AI工具使用前后的原始材料,供指导教师及评审核查。

“除了AI查重系统,我们还并建立了敏感词库,并邀请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教授为老师们进行了培训。”李老师说道。

“一旦发现有学生进行AI代写,我会马上对学生们进行严厉的教育和引导,并让他们重新提交作业或论文。”苏婷说。

“学校教务处每年都会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AI代写风险检测,风险中高的都会勒令学生修改,否则无法获得学位。”邢琦玮表示,一旦发现学生进行AI代写行为会直接告知本人,如果是毕业论文初稿二稿,会勒令学生重新撰写,并且不允许使用AI代写,否则不准学生参加毕业答辩。

“如果是课程论文,会给予学生本次作业0分的处罚。”邢琦玮说道,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以及这样做的后果。

建议:让AI成为“磨刀石”而非“替代者”

要想杜绝大学生论文“AI味”浓的现象,除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严厉打击“由AI导致的学术造假”问题外,还少不了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各高校老师们表示,AI可以是赋能工具,是学习的帮手,但它绝不能成为偷懒的工具,更不能成为大学生的“枪手”。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接触并使用AI工具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使用AI工具。”海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志刚说。

他提出,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关键时期,老师布置的每一门作业和论文,都旨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须防范“AI论文”“AI数据”造假等情况出现。“我们将加大日常宣传力度,以具体案例向学生传递‘学术诚信不容侵犯’的警示信号。”

在苏婷看来,学生们可以使用AI工具对语言进行加工和润色,但决不能照搬。“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才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在哪里,大家要做到的是驾驭AI工具,而不是被AI工具驾驭。”

邢琦玮认为,老师们在课堂上应给学生科普AI输出的本质是总结套用已有模板而不是创新,但论文撰写本质是创新工作,因此AI并无法替代学生完成论文。同时,应从教学过程中多发掘学生潜力,而不是让学生大量从事查找翻译总结等简单工作,也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

“希望学校可以多开设相关讲座,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AI工具,我们学校已对老师进行讲座培训,也是说老师对AI了解得更多,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一名教师建议,希望国家能加快制定针对AI生成虚假信息的专项法律法规。

“AI确实能帮助我们提升效率,但并不能完全替代我们的思考。”(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振武认为,AI的创作是通过学习人类已经创造的文字内容,进行文字层面的分析、重组、拼贴,并没有真正的创新。

他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观点,并将这些观点融入创作之中,在碎片化浪潮中重塑文化体魄。

技术的浪潮无法阻挡,堵不如疏,强化师生的AI素养也成为必然趋势。当前,众多高校纷纷将人工智能作为通识必修课,不断推动提升师生AI素养,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AI技术,为社会各行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南海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