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轮胎业务后营收暴涨24%!40万汽修店能否复刻兔师傅的成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9:58 1

摘要:而刚刚过去的2024年,正是兔师傅爆发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兔师傅营收同比增长23.6%,进店量增长了25.9%。

2025年,是兔师傅汽服连锁成立的第10个年头。经过10年的探索和发展,兔师傅门店已经超过了100家。

而刚刚过去的2024年,正是兔师傅爆发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兔师傅营收同比增长23.6%,进店量增长了25.9%。

由于这份成绩单远超预期,兔师傅决定,未来10年将开到1000家门店。

兔师傅的成功,却与行业众多汽修店的煎熬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这几年,随着新能源车的崛起,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保养业务萎缩、客户流失加剧、利润空间压缩成为行业普遍痛点,大部分汽修店过的都不太好。

根据《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数据,自4月份起,2024年后市场每月进厂台次均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尤其7-8月份同比下滑幅度达到4%。

当“常规保养”不再足以支撑门店运营时,寻找高频、刚需、且未被连锁品牌完全垄断的业务板块,已成为众多汽服店存续的唯一出路。

兔师傅的成功案例,或许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样本。

兔师傅转型启示:

轮胎业务成为增长引擎

兔师傅营业额的“逆势增长”,其创始人宋烈进将其总结为“轮胎项目全面引入”,是最主要的促成因素之一。

这家成立于2015年、原本专注于快速换油业务的连锁企业,在2023年做出了一个关键战略决策——全面进军轮胎市场。

从2023年7月上线轮胎项目,到当年12月完成所有店面的“轮胎项目导入”工作,再到2024年交出满意的成绩单。才一年多的时间,兔师傅每月的轮胎销量是16000-17000条,与2023年相比翻了一番。

对于这一决策,兔师傅创始人宋烈进曾公开表示,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顺势而为”。

"原来来保养的老客户,现在都开新能源车来,问我们能不能给他补胎。这是大势所趋,是客户的需求,我们没有办法,所以不做轮胎也得做轮胎。

并且,随着中国平均车龄已接近7年,轮胎及底盘业务进入黄金期。同时,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传统换油业务面临萎缩。

兔师傅的经验证明,轮胎业务不仅能够弥补传统维修业务的下滑,还能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为什么汽修店引入轮胎项目,

这么赚钱?

一直以来,对于轮胎业务,很多汽修店都存在一个误区——将轮胎业务简单归类为“低频需求”,认为只有爆胎、扎钉等突发情况才会触发服务。

但事实上,轮胎业务包括换胎、补胎、四轮定位等相关服务,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需要定期更换和维修轮胎。

有行业数据显示,轮胎业务的流量占整个门店的流量的40%左右,如果说修理厂不重视轮胎业务,就是少了40%左右的流量。

而且,《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也显示,2024年后市场累计产值同比下滑,在业务层面,除维修、轮胎台次同比增长4%外,其他业务均下滑。

更重要的是,轮胎业务与底盘检测存在强关联性。

从技术技术层面讲,拆装轮胎必然接触悬挂系统,四轮定位需调用举升机检测底盘数据;从商业层面来说,车主在轮胎服务场景下对底盘异响、胶套老化等问题的接受检修率高达68%,远高于常规保养场景的23%。

某头部连锁技术总监直言,“一个轮胎订单背后,可能藏着2000元的底盘维修需求。”

而且,不只是兔师傅因为轮胎项目赚到了钱。先前车与轮采访了深圳市一家专修燃油车排气管的汽修店,店主王老板介绍,新能源车增加后排气管业务少了很多,但从2024年9月开始做一些轮胎后,月销量达到100条以上,门店盈利明显增加。

对于深陷困境的传统汽修店而言,或许2025年增加轮胎业务,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题”。

汽修店落地轮胎业务

潜在的挑战与风险

尽管轮胎业务前景广阔,对众多汽修厂而言,如何“落地实施”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毕竟引入轮胎业务时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库存压力大、技术门槛高、价格竞争激烈、客户信任难建立等。

兔师傅在转型过程中同样遭遇这些挑战,拆解兔师傅的解决方案后,我们发现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对兔师傅而言,当初引入轮胎项目最大的挑战,便是供应链和库存的问题。轮胎作为大宗商品,体积大、规格多、周转慢,与传统快消型汽车配件形成鲜明对比。

“换油的话,基本上9个型号就能覆盖所有车型,但轮胎的SKU太多了,基本要700-800条胎的库存,才能覆盖90%的需求。”

并且,面对市场上数百个轮胎品牌,兔师傅创始人宋烈进曾坦言:"知名的利润空间小,不知名的车主又不放心,给客户推荐的难度也大"。

针对这一难题,经过深入调研,兔师傅选择了差异化品牌策略,比如以朝阳1号作为起步品牌建立供应链体系,随后与米其林、马牌等国际一线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提升品牌形象。

“我们把轮胎分成高、中、低三档,每个档次只保留两个品牌,通过这种聚焦的方式大幅度减少SKU”。这种"高中搭配"的品牌矩阵既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客户的需求,又确保了合理的利润空间。

对于资金有限的中小汽修店,我们建议可采取两种替代方案:

一是与轮胎经销商"前置仓"模式合作。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轮胎经销商在做前置仓服务,汽修厂与之合作,门店仅展示样品不备库存,也可以实现这个业务,需要时快速调货;

二是像兔师傅一样, 通过“聚焦品牌、降低库存、提高配送效率”来降低库存难度。

此外,随着电商平台将轮胎价格"击穿",兔师傅也没有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而是通过服务差异化建立竞争优势。

比如,其补胎业务按轮胎尺寸制定了30/50/80元的三档价格体系,明确传达"不是最便宜,但性价比最高"的定位。

救援服务则采取"超低价引流"策略,29.9元的上门补胎价格甚至不够油费,但创造了极致的客户体验和口碑传播。

对于计划引入轮胎业务的汽修店,兔师傅的经验提供了可复制的框架,但需要提醒的是,也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调整。

小型单店可能无法像兔师傅那样大规模投入救援车和高端设备,但可以聚焦于查车营销和服务标准化;区域连锁则可以借鉴兔师傅的品牌合作和供应链优化经验。

总之,各汽修店要注意的是,引入轮胎业务并非简单增加一个服务项目,而是涉及门店布局、设备投入、人员培训、营销策略等全方位调整。

综合来看,轮胎业务虽前景广阔但绝非"躺赢"赛道。兔师傅的成功在于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库存压力大就强化供应链管理;价格透明就突出服务价值;技术门槛高就投资培训;信任难建立就创造极致体验。

对于观望中的汽修店,既不必因挑战却步,也不该盲目跟风,而应系统评估自身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切入路径。

正如兔师傅创始人宋烈进所言:"我们一直是根据客户需求来设计和提供项目",这一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才是应对一切挑战的根本之道。

对于汽修店经营者而言,2025年是决定未来5-10年市场地位的关键窗口期——要么像兔师傅那样主动拥抱变革,将挑战转化为机遇;要么被动应对,在行业洗牌中逐渐边缘化。

选择权在每家汽修店自己手中,但时间窗口不会永远敞开。

来源:汽车的清风达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