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四子部落旗和察哈尔右翼四旗在清朝统一全国中的作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20:04 1

摘要: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驻牧于兴安岭北阿鲁蒙古地区的四子部,因后金的威逼利诱,科尔沁、内喀尔喀、乌喇特、奈曼、敖汉等岭南东部蒙古各部相继归附后金,称臣纳贡。四子部不得已派遣伊尔扎木墨尔根台吉向后金献驼马貂皮等贡物,表示归附。皇太极设宴,赐伊尔扎木与大贝勒岱

第四节四子部落旗和察哈尔右翼四旗在清朝统一全国中的作用

一、四子部落旗的战绩

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驻牧于兴安岭北阿鲁蒙古地区的四子部,因后金的威逼利诱,科尔沁、内喀尔喀、乌喇特、奈曼、敖汉等岭南东部蒙古各部相继归附后金,称臣纳贡。四子部不得已派遣伊尔扎木墨尔根台吉向后金献驼马貂皮等贡物,表示归附。皇太极设宴,赐伊尔扎木与大贝勒岱善之右叙座庆贺。同年,四子部首领率部参加了后金对明朝的征战。

1631年(后金天聪五年),四子部僧格墨尔根和硕齐率部进攻明朝大凌河,击败明朝锦州援军,生俘明军100多人。后金皇太极赐宴嘉奖,并以缴获的大量盔甲兵器为奖赏。

1632年(天聪六年),应后金皇太极“尽征各部蒙古兵征察哈尔……”之命,四子部僧格墨尔根和硕齐率部参加了征战察哈尔林丹汗之役。当时,蒙古共主林丹汗为了抗击后金,维护蒙古独立,挥师东击降金诸部,先攻阿鲁科尔沁部,直抵兴安岭东西拉木伦河北岸。后金皇太极率师援阿鲁科尔沁部,林丹汗战败西退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皇太极会同归附之蒙古诸部,对林丹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突然袭击。林丹汗势孤力单,损失惨重,败走青海。在这次西逐林丹汗的征战中,四子部户籍众多,士甲精壮,强悍善战,受到了后金皇太极的重视和信任。四子部随征讨大军沿长城一线进兵九十九泉(今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地区),扼守在今卓资县旗下营斗金山下,东拒明军西援林丹汗,西防尚未附金的归化城土默特部东援。当时,永谢布部落在后山尚有一部驻守在白道岭,而白道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对后金大军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这样,出于军事部署的原因,四子部军队由大军前锋变后卫,留守驻防于斗金山这一战略要地。

1633年(天聪七年),四子部索诺木达尔罕台吉、鄂木布布库台吉、伊尔扎木墨尔根台吉向后金献驼马、盔甲、雕花马鞍、玉器、布匹、银两等贡物。

1634年(天聪八年),鄂木布、伊尔扎木再次向后金献驼马等物。后金皇太极下旨赐宴奖赏。同年十月,后金定蒙古各部疆界,对巴林、翁牛特、奈曼、敖汉、四子部落、阿鲁科尔沁、扎鲁特部定游牧地界,分定户口,不准越界。后金赴硕翁克尔山(今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定诸藩牧场,以杜穆达腾格里克、沃都尔台地区划定为四子部落牧地。

1635年(天聪九年)夏,伊尔扎木随后金大军征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尽降其众。是年冬,向后金献驼马、貂皮。

1636年(崇德元年)四月,漠南蒙古16部49个领主聚会于盛京(今沈阳),承认皇太极为蒙古可汗大统的继承者,奉戴为共主。同年,内宏院大学士希福、蒙古衙门承政尼堪、塔布囊达雅齐等奉命前往察哈尔、内喀尔喀、科尔沁诸部稽查户口,编置牛录(即佐,蒙语称苏木),始建札萨克旗。四子部被编为一旗,全旗户丁迁徙至今四子王旗境内。授四子部首领哈布图哈萨尔16世孙鄂木布为札萨克,赐达尔罕卓哩克图号,俾统四子部。是年遵旨宣谕朝鲜,伊尔扎木从之,遇明朝兵,击斩2人返回,得清廷优赉。

1638年(崇德三年)二月,蒙古喀尔喀札萨克图汗率兵侵入归化城一带,四子部的鄂木布协助清军阻击。同年,伊尔扎木从征明朝山东,破明朝太监丰永胜部。1641年(崇德六年)五月,四子部随清皇太极征明锦州、松山凯旋而归。1642年十月,四子部随清皇太极征明至长城边口。1644年(顺治元年)三月,四子部兵随清军入山海关,与李自成义军作战。明朝灭亡后,十月,清朝定都北京。四子部成为清朝的精锐部队。

1646年(顺治三年)春,蒙古苏尼特部郡王腾机思、腾机特兄弟及台吉乌班岱、多尔济思喀布、蟒悟思、额而密克、石达各率所部叛奔喀尔喀。四子部首先发现其叛逃行径,率所部兵马追击,阵斩上述5个台吉,擒获男子152名,缴马2217匹,骆驼266峰、牛477头、羊8350只。清政府没收五台吉家产及妻室,其余人畜全部分给四子部。乌班岱之侄托济未参与叛乱,他协同四子部鄂木布追杀叛逃者,亦分得部分叛亡家口。

1649年(顺治六年),四月,清朝政府对蒙古诸部论功封爵,四子部落札萨克鄂木布晋多罗郡王(多罗为满语,执政之意),诏世袭罔替,鄂木布后世子孙世袭四子部札萨克郡王位。自此,四子部落札萨克旗全称为“四子部落札萨克多罗达尔罕卓哩克图郡王旗”,史书简称为“四子部落旗”。旗府驻帐于乌兰额尔济坡,后迁至朝克得力格尔,距今王府所在地50里。同年冬,默尔根亲王托尔根率兵征喀尔喀托尔古特部,郡王鄂木布率其部会师什巴尔台。

1674年(康熙十三年),陕西提督王辅臣为策应吴三桂北上,占据甘肃、平凉反清。四子部调兵剿陕西叛首王辅臣。次年,定边、延安、神木、花麻池、绥德、庆阳一带汉籍“绿营兵”也爆发了反清兵变,四子部奉命由宁夏到大同、太原防守。1676年(康熙十五年),四子部奉命出兵,在随清军南征吴三桂,平定陕甘一带兵变中颇有建树,受到清廷嘉奖。

1678年(康熙十七年),四子部奉谕严防厄鲁特额尔德尼和硕齐东扰。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四子部落旗遭严重旱灾,牲畜大量倒毙,牧民饥馑贫困。旗札萨克郡王达木巴琫素向理藩院具报灾情,并召开旗务大会,议定官员富户尽力养赡穷困之户。同年十一月,朝廷谕将四子部落旗札萨克郡王以下官员次年俸银予行支取,一并入于赈济项内使用,并发京仓米赈四子部落旗。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准格尔部首领噶尔丹侵喀尔喀,四子部选兵赴土拉河征噶尔丹,后诏移兵驻守归化城。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四子部出兵随清将费扬古自西路抵土拉河,在昭莫多大败噶尔丹,使噶尔丹全军覆没。1731年(雍正九年),噶尔丹策凌(噶尔丹侄孙,1727年继承准格尔汗位)起兵抗击清军,四子部派兵从剿噶尔丹策凌。

1753年(乾隆十八年),达瓦齐夺取准格尔汗位,清廷议剿达瓦齐,命四子部落旗郡王阿剌布坦多尔吉备军用驼、马。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剿回民军,四子部落旗郡王阿剌坦多尔吉备军用驼、马,立功受赏。

二、察哈尔部在平定准噶尔战争中的作用

1675年(康熙十四年),察哈尔设立八旗后,成为清政府调遣作战的重要力量。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康熙帝组织两路大军夹击噶尔丹。康熙帝命令察哈尔兵从征。其中右翼由博尔和代率军出征。六月,噶尔丹在乌尔合河打败清兵后,大举南下,察哈尔右翼四旗,每旗百名兵丁及炮,由察哈尔提督博尔和代率领,随裕亲王福全出征,与内大臣阿密达军会于冈阿,阿密达率察哈尔兵500及原来的土默特兵200作为先锋到达西喇西巴台。八月初一,噶尔丹兵败于乌兰布通后撤军。在乌兰布通战役中察哈尔右翼四旗皆有兵丁参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帝为彻底消灭噶尔丹,组织三路大军出征,命安北将军费扬古为抚远大将军,从归化城出征,是为西路军,其军中主要为右翼察哈尔、土默特、四子部落和鄂尔多斯等蒙旗兵丁。五月十三日,噶尔丹与费扬古战于昭莫多,清军大胜,噶尔丹主力丧失殆尽。九月十九日,康熙帝为了彻底消灭噶尔丹,在察哈尔选兵1000人,跟随大将军费扬古征讨噶尔丹,临行前康熙帝谕曰:“尔众察哈尔官兵,并无俸粮,而勤劳卓著,是以朕每有诏旨,必之我察哈尔,今遣尔等往听大将军指挥,尔等到后,其各努力自效,旋师之时,必使尔辈各得其所”。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初六日,康熙帝亲自前往宁夏,组织对噶尔丹的合围。三月十三日,噶尔丹退往科布多地区布颜图河畔之阿察阿穆塔地方时,突然病死,清朝康熙年间与噶尔丹的战争结束。察哈尔右翼四旗官兵在康熙帝征噶尔丹的三次战争中,都奉命参战,表现英勇,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巩固清朝的统治,安定边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阴山作家宣传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