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快手也公布了相关业务的最新数据:目前快手短剧投流日均消耗峰值已突破3000万,小游戏投流日均消耗峰值突破1200万。
短剧日消耗峰值破3000万
小游戏日消耗峰值破1200万 UAX全自动投放渗透率96% 开启AI效率革命快手押注千亿内容消费市场昨天,快手举办了以“生成新商业”为主题的2025磁力大会,短剧、小游戏、小说等被明确归入了内容消费行业。
同时,快手也公布了相关业务的最新数据:目前快手短剧投流日均消耗峰值已突破3000万,小游戏投流日均消耗峰值突破1200万。
与往年大会相比,今年AI相关内容的比重直线上升,围绕AI技术赋能营销经营的各个环节,全面解读下一代AI智能商业引擎,几乎是在明明白白地释放信号——快手已经开启了AI驱动下的效率革命。
无独有偶,就在一周前,快手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AI被反复提及,直指“重构业务效能”的任务目标。
本期,短剧自习室就结合快手近来的相关动作和在2025磁力大会上表达的态度,来聊一聊:2025年,如何用AI赋能内容消费赛道?
千亿内容消费市场,快手加速押注
快手高调布局的内容消费行业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快手2024财报中找到了相关表述:外循环内容消费行业增长迅猛,短剧、小说、小游戏等行业表现突出,商业化短剧的营销消耗同比增长超300%。
今年年初,快手商业化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短剧、小说和小游戏等内容型业务进行整合,专门成立内容消费业务中心,是一个包含游戏联运、短剧小说分销等职能的闭环组织。
从被视为代表的短剧、小说、小游戏来看,三者的共通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容消费的特征:
在内容方面,小说是短剧的“来时路”,游戏是短剧的“将来态”,有相互促进增长的可能性。
就拿爆款短剧《桃花马上请长缨》来说,其在快手站内播放量超5.7亿,追更用户占比达68%,带动同名小说阅读量增长1000%。
短剧、小说、小游戏可以被抽象为视频内容、图文内容、互动内容,本质上都是内容,只是形式差别而已,用户爱看是一切好内容的基础,所以爆款的底层逻辑也相似:有前后顺序的+有观看价值的内容。
在变现方面,短剧、小说、小游戏等具备内容属性的行业能够做到“广告即内容,创作即经营”。
短剧、小说、小游戏都能够让内容和消费端的用户习惯产生互动,消费者喜欢的好内容甚至可以直接创造收益。/小说/小游戏,就有可能为其付费。所以,快手选择从短剧、小说、小游戏切入内容消费行业。
根据快手2025磁力大会透露的数据,快手站内短剧小说累计付费用户达3925万+,短剧小说、游戏类阅读消费时长均有所增长。
我们不妨根据公开资料来粗略估算,被快手如此看重的内容消费行业有多大空间:
•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
•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发布的《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小游戏市场收入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04.3亿,同比增长3.8%。
聚沙成塔,国内的内容消费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千亿市场规模,背后是用户持续增长的内容消费需求。
本质上,短剧、小说、小游戏都是人性需求的产物,是用户获取信息、建立认知、满足情感需求的内容中介,在AI驱动下有机会构成平台用户的“内容消费基建”,搭建起“需求洞察—内容生产—精准匹配—价值衍生”的可持续生态链路。
(图源:快手)
长期深耕内容生态的快手,显然从不断变动的平台数据中察觉到了用户的内容消费趋势:站内短剧小说人均日均内容消费时长超过30分钟,短剧人均日均观看人数同比增长46%;小游戏用户DAU自上线至今增长230%。
这些数据反映出来的是相关内容在快手平台的生命力——从短视频时代一路走来的快手,和以短剧、小说、小游戏为代表的内容消费天然适配,能够做到内容和广告的共融共生。
只有通过深度洞察用户需求打磨出高价值内容与产品,才能有效承载用户时长与互动行为,形成“内容蓄水—经营验证—投放提效”的正向飞轮。
为了进一步打开内容消费赛道的局面,快手选择摸着短剧过河,希望完成一场流量裂变。
而短剧之所以会成为快手布局千亿内容消费行业的“先锋”,不仅仅是因为赛道正处于风口,更是因为快手已经在其中取得了些成绩。
根据快手公布的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快手短剧日活用户突破3亿;2024年1月至12月,快手短剧数量增长5.7倍,快手短剧累计付费用户增长4倍。
无论是因为短剧的增长趋势昂扬,还是短剧作为快手打造内容消费生态链路的第一把开刃刀,快手对短剧投入必将加大。
AI上桌,快手摸着短剧过河
纵观快手在内容消费行业的布局,有两个重要锚点不容忽视,其一是短剧,其二是AI。从快手近期在磁力大会、财报上释放的信息来看,围绕着内容消费行业布局,短剧在前头冲锋陷阵,AI管的是兵马粮草,此前埋下的“提效伏笔”逐渐融入生态闭环。
正如前文所述,短剧作为现阶段内容消费行业布局“前锋”具有合理性。站在生态链路和商业化层面,快手短剧做成的模式都有极大可能延伸到其他内容型业务上。
一方面,快手短剧早早打通了生态链路。
早在2023年,快手作为业内首家基于服务号的Native原生链路开始形成。随后,快手上线短剧分销撮合平台,进一步完善了产品形态,为快手短剧发展提速。山海、九州等头部短剧公司都参与其中,其投放规模随着版权供给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快手在短剧变现方式上持续探索。
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快手就加速跑通IAA短剧模式,扩大免费短剧内容的供给规模和消费用户规模,协同其他发展措施,促进同期短剧营销消耗同比增长超300%。
截至目前,快手为短剧合作方提供的变现方式包括IAA、IAP、IAA+IAP混合以及付费短剧会员等,有利于为一部短剧的不同阶段适配不同的变现模式,拉长短剧在平台内的生命周期,同时也把选择权给到了用户手上。
说白了,就是通过变现方式多元化来尽可能提升短剧的ROI,这恰恰是短剧方最在乎的痛点。
快手踩中的风口还有AI。站在技术赋能层面,快手在AI上的投入正反哺着整个内容消费行业,包括短剧。
受制于周期和成本,目前的短剧多拍现实题材,借助AI工具制作的短剧能够在一定程度填补玄幻、科幻、动漫形式等领域的空白,提升制作效率。
以去年7月上线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为例,用的就是快手可灵AI,10人团队花费2个月的时间完成,目前累计播放量5301.2万。
导演陈坤曾在接受《综艺报》的采访中表示,玄幻和科幻是传统影视的两大痛点,AI可以有效缩短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效果可以达到传统特效的70%到80%。
根据快手2024年Q4财报统计,自商业化以来,截至2025年2月,可灵AI累计营业收入超1亿元。AIGC内容生产力的释放,能够持续降低行业的内容成本。
(《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片段)
值得关注的还有动漫短剧发展的新趋势。
仅在快手站内,短剧/小说泛化动态漫等内容就明显越来越丰富。快手公布的数据显示,站内漫剧单日播放破峰70万。
“动漫短剧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成本特别重,有些(精品动漫短剧)甚至比玄幻类短剧还要重。”短剧平台魔方负责人易总此前接受短剧自习室采访时透露,便宜的动漫短剧一分钟的成本可能需要三五万元,质量对标国漫的动漫短剧一分钟成本能去到十几万。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有从业者透露目前动漫短剧账号单条视频制作时长在15天左右。单集短剧制作15天,对比一整部真人短剧的拍摄时间才一周,时间成本明显高企。
但随着AI技术逐渐成熟,制作方开始靠近动漫剧的腹地,毫不避讳AI制作的前缀,甚至噱头之下更有可能出圈。
AI赋能的价值远不止于工具使用,更深层的逻辑是新型生产关系的突破。
2024年9月,快手推出“星有灵犀—AI短剧创作大赛”,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5013万次。11月公布的获奖作品中,塑造了“最美白骨精”、中国版《王国》等内容代表,不仅扩充了剧库,也离平台产能提升、创作者持续成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三方共赢更近一步。
从这个维度来说,AI对快手短剧的赋能更多体现在大幅降低制作门槛上,深度撬动用户参与共创,促进IP二创内容产出,进一步打破用户和内容消费的壁垒,是一次“科技为本,用户为先”的落地。
此外,在AI被广泛用于降本增效的当下,可灵AI还做到了重构业务效能,让内容生产从“人找内容”到“内容找人”转变。
在投流依然占据关键地位的短剧行业,细微的数据增长都有可能形成蝴蝶效应,带来更可观的收益。
2024年,点众在快手投放1000部剧,全年总体收入增长3-4倍,破百万播放量剧集达93部,其中《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快手站内播放量超2.4亿,追更用户占比达63%,带动同名小说阅读量增长500%。
相比人的把控,由高数据密度AI驱动的投放流程会更加精准:用磁力开创等商业工具来制作投放素材,能够高效地找准投放点和付费点;通过UAX(全自动投放)进行智能投放,比手动调整更实时;使用智能C补面板产品,可以提升用户充值效率。不仅如此,快手也在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广告投放的动态出价,实现付费用户的规模扩张,进而提升客户全局收益。
根据快手公布的数据,2024年,UAX全自动投放在短剧、小说等内容消费行业的渗透率高达96%。
可以说,短剧是快手押注内容消费行业的一个缩影,也是快手2025年规划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其发展将进一步提振快手在内容竞争中的士气。
在AI的加持下,快手能在内容消费行业走出怎样的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短剧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