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23:51 1

摘要:今天是张爱玲在美国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在美国加州洛杉矶西木区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去世,终年75岁。我也曾是一个张迷,所以想拼拼凑凑写点东西。

今天是张爱玲在美国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在美国加州洛杉矶西木区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去世,终年75岁。我也曾是一个张迷,所以想拼拼凑凑写点东西。

成为张迷,首先是因为她的文字。人物描写如“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心理描写如“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还有为更多人记住的哲理性语录,红玫瑰与白玫瑰,爬满虱子的华丽旗袍。那时候读张爱玲,是会边读边默默记诵的。

成为张迷,当然也因为她写的故事。张爱玲小说的主题,一言以蔽之——爱情战争。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子,没什么感情经历,怎么就能写出这样的句子:“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反过来,她能写出这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爱情故事,可是一旦自己谈恋爱,却一意孤行,飞蛾扑火,输得凄惨。于是就更奇怪了,一个全然不懂世故的女子,怎么能写出这么多天才的爱情棋谱和婚姻战役?

庆幸曾经是张迷。世人都说张爱玲刻薄,把人性写得太恶。可是也不尽然,一部《金锁记》,前半部写曹七巧被人害,后半部写曹七巧害人,可人终究是会自怜自惜,写到最后,“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心生一丝恻隐。张爱玲,写尽了人性之恶,沿着她的笔触走到底,再回头,就是一步一光明。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从此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包容与温暖的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当然有一席之地。张爱玲身上凸显了海外与中国内地现代文学界的重要分歧,她在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以及海外华人文学中的影响,就像鲁迅在中国内地文学界的影响一样大。鲁迅是我中学时期最喜欢的作家,张爱玲则是大学初期的。相比于鲁迅,张爱玲当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很难安放的作家,懂的都懂。挤进一个张爱玲,文学史的次序跟价值观似乎都会受到影响。

张爱玲,好像既属于严肃文学,又属于流行文学,她有意无意地跨越调和了雅俗的界限。所以她一方面能在大学里成为仅次于鲁迅的文学博士、硕士论文题目,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街头巷尾、花边新闻、大众舆论、时尚杂志都可以拿来消费的文化符号。张爱玲的《金锁记》是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之一,评论家常将它与《狂人日记》相提并论。而她的《小团圆》(改编成《色戒》)、《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沉香屑第一炉香》等等小说,都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大大提升了她的国民度,其中佳作也不少。

其实张爱玲的文学生涯是从创作散文起步的。哪怕她没有写过一篇小说,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跻身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列。张爱玲的散文基本上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张看”,她在看这个社会,同时又有一个文中人在东张西望;另外一类是“私语”,个人记忆,家事隐情,自说自话。她的散文集《流言》带点自贬和反讽,因为她的散文相当部分都颇具知识分子腔,非常理性,书名却叫《流言》,虽然张爱玲自己后来解释为其引自一句英文Written on water(水上写的字),不持久又希望它像谣言一样传得快。其实同样篇名反讽的是她的早期小说结集出版的《传奇》,多写世俗现实小市民婚恋,很少浪漫幻想武侠英雄,却偏叫《传奇》。

翻译家傅雷眼光甚高,却非常罕见地对张爱玲高看一眼,还专门写了篇《论张爱玲的小说》,把她的《金锁记》称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该问开篇就说张爱玲的作品是个奇迹,奇到能让读者怔住,只能发点儿不着边际的议论:“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

张爱玲,本就是个奇迹。

来源:法苑群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