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武汉暂停新增定点/统筹药店申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18:03 1

摘要:3月28日,央视一则暗访报道引爆全网,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武汉某药店通过虚构购药记录、协助患者套现医保卡资金,并与药贩子勾结,将未拆封的药品低价回收后重新上架销售。这种“回流药”操作,每年可非法获利数百万元。

医保卡里的钱,竟被药店“洗”成现金?

01

武汉全市暂停新增医保药店定点

门诊统筹药店申请

3月28日,央视一则暗访报道引爆全网,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武汉某药店通过虚构购药记录、协助患者套现医保卡资金,并与药贩子勾结,将未拆封的药品低价回收后重新上架销售。这种“回流药”操作,每年可非法获利数百万元。

节目播出后24小时内,武汉市医保局认定涉事药店违规事实成立,涉事药店被紧急解除医保协议,并冻结其医保结算权限。同时,武汉市医保局连夜派出16个工作组,对全市涉事药店的其他门店展开全面彻查。

3月31日,武汉市医保局对事件进一步做出回应,发布《关于暂停新增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职工门诊统筹药店申请受理的公告》,公告提到,经研究,决定自2025年4月1日起,暂停武汉全市零售药店、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新增医保定点,以及定点零售药店注册地址跨区变更申请的受理。恢复时间待专项整治完成和新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资源配置规划出台后另行通知。

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武汉正组织开展定点零售药店专项整治工作,同时根据《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拟编制全市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资源配置规划。

据悉,四川省也加入跨省联动,同步开展“回流药”专项整治,成都3家药店被暂停医保结算。国家医保局紧急发声,强调此类行为“破坏医保公平性,侵蚀群众救命钱”。

02

关店潮下,药店的生存危机

现实中,医保基金在药店是如何被“侵蚀”的?

根据过往违规案例,第一步是通过虚假交易,引导参保人到药店刷卡购买高价慢性病药(如胰岛素、抗癌药),实际不取药,直接按药价60%-70%返现给患者。

紧接着低价回收,药贩子以市场价30%-50%收购未拆封药品,转手以80%价格卖给中小药店或农村诊所。部分低价“回流药”重新流入市场,因存储不当变质,容易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以一款市价500元的降糖药为例:患者套现获350元,药店赚取医保基金差价150元;药贩子以200元收购,转手卖400元,利润翻倍;中小药店以400元购入,按500元销售,省去进货成本。这样一条产业链下来,三方获利,唯独医保基金被“侵蚀”……

以非法行径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实则也折射出药品零售行业关店潮背后引发的生存危机。

中康药店通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Q4,全国药店总数较同年Q3,环比下降了0.5%,这也是近年来全国药店总数首次出现季度环比负增长,如该数据在今年一二季度持续走低的话,2024年Q4或将被视为药品零售行业药店总数下行拐点。截至2024年Q4,全国药店总数为700881家,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


具体来看,2024年Q4,全国新开门店数为10719,而注销门店数达14114,净增长为-3395家。全年闭店数共计39228家,闭店率约5.76%,创历史新高,而2023年仅为3.8%,其中第四季度闭店数远高于前三季度,整体出现关店加速趋势。而山东、浙江等地还频频出现药店主动申请退出医保,转为非定点门店。

加之政策收紧所带来的医保飞检常态化,违规成本飙升(如:解除协议、罚款、刑事追责),以及集采药品零差价销售,药店依赖保健品、中药饮片等非医保品类求生,在利润暴跌的情况下,个别药店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

03

给药品流通加上“数字安全锁”,今日起执行

为了有效堵截假药、劣药、“回流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流通,近年来,国家医保、药监部门多次开展了药品监管体系的探索,多维并举,严厉打击盗用医保行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日前,国家医保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的采集应用。自2025年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强化医保基金监管。

药品追溯码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是每一盒药品从生产出厂时被赋予的唯一身份标签。若在流通过程中药品追溯码重复出现,则该药品可能是“回流药”、假药或是被串换销售。在国家医保局的推动下,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先行推动该政策落地执行。

2024年4月起,湖南省作为国家第一批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采集试点省份,依托全省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目前,湖南全省已有4174家定点医疗机构、15816家定点零售药店上传入库追溯信息;1500家定点医疗机构,18530家定点零售药店上传销售追溯信息。

同时,湖南省医保局正组织15家药品配送企业对接医保信息平台,试点药品“带码流通”。对于不同级别定点医药机构药品追溯码采集工作,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节点:省内所有定点零售药店自2025年4月1日起,销售药品时必须全流程采集并上传追溯信息;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自5月1日起,二级定点医疗机构自6月1日起,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自7月1日起,销售药品时需全流程记录药品购进、使用、库存等信息,未按要求落实的定点医药机构将停止医保结算。

广州市自2024年8月启动医保药品追溯码采集试点工作,经过多轮系统升级,已具备全面实施的基础。4月1日起,全市所有定点零售药店在销售有追溯码的医保药品时,药店必须通过扫描药品追溯码完成实名关联,并上传药品追溯码至医保系统,确保“一药一码”精准关联至购药人。未关联追溯码的药品,参保人将无法通过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此次升级之后,药品销售将实现全流程追溯、人药精准绑定、双重安全保障。具体来说,即是医保药品实时扫码上传信息至医保系统后,可确保每盒药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购药人信息与药品追溯码强制关联,可有效防止“冒名刷卡”“套刷医保”等违规行为,既防范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医保渠道,又通过购药行为分析预警,及时拦截异常用药行为。

部分内容整理自:武汉市医疗保障局、广州日报、华声在线

来源:第一药店财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