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河南省疾控中心4月份健康风险提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16:29 1

摘要:近期,河南省疾控中心依据传染病及相关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组织专家对我省重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近期流行趋势和长期发展态势进行综合研判,科学形成4月份风险评估结论并提出应对建议。现面向公众发布本月重点风险提示及健康防护建议:

近期,河南省疾控中心依据传染病及相关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组织专家对我省重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近期流行趋势和长期发展态势进行综合研判,科学形成4月份风险评估结论并提出应对建议。现面向公众发布本月重点风险提示及健康防护建议:

进入春季以来,我省气温回升快且波动较大,叠加清明假期等因素,民众户外活动、外出旅游以及亲友团聚增多,容易引发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河南省疾控中心专家在此提醒广大居民本月重点关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布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诺如病毒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经气溶胶吸入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感染的常见食品。目前我省处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为高发场所,主要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要做好日常防护,加强健康监测。

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加强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饮用生水或被污染的水源,饮用水用具定期消毒。

3.注意规范化处理。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环境,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开展清理工作,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对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消毒,清洗后认真清洁和消毒双手。

近期,我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呈低位上升态势。春季民众出行活动增多,人群流动频繁且交流密切,要始终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保障自身与他人的健康安全。

防护措施:

1.强化高风险人群保护。对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群等高风险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病例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尽可能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置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发生的聚集性疫情。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坚持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休息,注重营养,增强体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手直接接触口鼻。

3.加强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人员,如确需前往(探视病人)要正确佩戴口罩。

4.合理用药,按需就诊。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3、布病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在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由于职业关系,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牧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或夏秋之间,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我省本地牲畜及其产品满足不了日常需求,从外省(区)调入已成常态,且主要来自我国北方布病重点流行区。

防护措施:

1.羊只饲养、放牧、交易、屠宰等职业人群要注意日常个人防护,患病后及时就诊。

2.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任何动物,特别是来历不明动物。

3.不吃未烧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蜱虫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被带毒蜱虫叮咬的人都有可能感染此病。一般疫源地(主要为山地、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来该地区的旅游者,接触蜱的机会增多,得病的风险增大,从事农业劳动的中老年人发病较多。如果直接接触危重病人的血液或者分泌物也可能引起感染。4~10月是蜱虫病的流行季节,5~7月是我省蜱虫病高发期。豫南地区是我省蜱虫病的高发地区。

防护措施:

1.清理住家附近的环境卫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避免蜱虫滋生。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减少野外放牧,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

2.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等,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叮咬。

3.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的情况,保持冷静,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用稳定、均匀的力在垂直于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如无把握,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处理。

4.感染人员管理。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在护理病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

供稿 | 河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

撰稿人 | 王盼盼

来源:河南疾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