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港口端:环渤海库存突破3100万吨(历史高位),疏港压力倒逼贸易商抛售,5500K主流价单日跌10元至625元/吨,较月初累计跌幅50元/吨。
中国煤炭市场深度分析报告(2025年5月15日)
一、市场现状:供需失衡主导价格暴跌
1. 价格崩盘核心驱动
港口端:环渤海库存突破3100万吨(历史高位),疏港压力倒逼贸易商抛售,5500K主流价单日跌10元至625元/吨,较月初累计跌幅50元/吨。
产地端:陕西、内蒙、山西超70%煤矿降价,陕西横山朱家峁矿沫煤单日暴跌40元至365元/吨,内蒙伊旗5500K坑口价逼近600元/吨(部分矿二次降价)。
需求端:非电行业(化工、冶金)需求疲软叠加水电发力,电厂库存可用天数升至19天,终端压价至指数下浮15元/吨。
2. 矛盾现象解析
贸易商行为分化:曹妃甸港锚地船骤减至9艘(年内新低),反映即期需求萎靡;但部分贸易商惜售捂货,押注5000K优质煤抄底机会,暗示市场对短期触底的博弈。
局部逆势涨价:山西朔州精煤调涨30元,鄂尔多斯个别矿检修控产挺价,显示高卡煤结构性短缺及供应端主动限产试探。
二、区域市场分化:资源禀赋与策略差异
| 区域 | 价格动态 | 核心原因 |
| 陕西 沫煤暴跌40元,化工煤累降15元 | 非电需求萎缩(如煤化工项目减产),低热值煤过剩压力突出。 |
| 内蒙| 二次降价,5500K逼近600元 | 顶仓压力倒逼去库存,露天矿开采成本边际支撑减弱。 |
| 山西| 朔州精煤逆势涨30元 | 焦化厂补库带动优质炼焦煤需求,区域性资源错配。 |
| 鄂尔多斯 | 个别矿挺价 | 主动检修控产(约10%-15%产能暂停),试探市场对供应收缩的反应。 |
三、进口市场:成本倒挂与结构性调整
1. 印尼煤困境
价格劣势固化:3800K离岸价430元/吨,但海运费飙升(南加至华南约25美元/吨),到岸成本达530-550元/吨,较国内同热值煤高50-80元。
贸易商策略:华南港口转向招标6000K高卡煤(国内缺口品种),以对冲低卡煤亏损风险。
2. 蒙煤风险升级
甘其毛都口岸动力煤连续47场流拍,通关量骤降30%,主因国内低价煤挤压进口利润,蒙古矿方挺价意愿松动,或触发新一轮价格战。
四、未来趋势与风险预警
1. 短期触底信号
产地矿方心理防线击穿(陕西/内蒙部分煤矿已接近现金成本),若价格再跌5%-8%,或引发大规模停产,支撑价格阶段性企稳。
2. 进口替代逻辑反转
国内煤价暴跌使进口煤“价格安全垫”消失,电厂招标价差要求≤30元/吨,若国内煤价企稳,进口量或断崖式下降(预计6月环比减40%)。
3. 政策干预可能性
若煤价跌破“绿色区间”(5500K港口价570-600元),发改委可能启动产能调控(如弹性生产机制),但高库存下政策效果存疑。
五、投资与策略建议
采购端:电厂可延长观望周期,锁定5000K优质煤远期合同(当前540元/吨以下具备安全边际)。
贸易端:优先出清4500K以下低热值煤,高卡煤可适度囤货(关注山西、鄂尔多斯供应收缩信号)。
矿方:内蒙/陕西高成本矿需评估停产阈值,山西优质焦煤矿可维持弹性生产。
结论:当前市场处于“超跌寻底”阶段,6月上旬或现弱反弹(5500K港口价目标640-650元),但中长期受制于非电需求疲软及清洁能源替代,煤炭行业仍将面临产能出清压力。
来源:乌金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