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末晌午,阳光暖暖的,窗外的柳枝随风摇曳,“叮铃”一声响,进来一条微信,打开一看是好友郭兄发来的消息:“时在春分,又逢周末,诚邀您今晚七时三十分,光临寒舍清风居,松风品茗,竹雨谈诗。”寥寥数语,满是雅致与热忱,有点期待了。再看“竹雨”两字时,有点疑惑,想着,不
春夜茶叙
文/刘豫东
周末晌午,阳光暖暖的,窗外的柳枝随风摇曳,“叮铃”一声响,进来一条微信,打开一看是好友郭兄发来的消息:“时在春分,又逢周末,诚邀您今晚七时三十分,光临寒舍清风居,松风品茗,竹雨谈诗。”寥寥数语,满是雅致与热忱,有点期待了。再看“竹雨”两字时,有点疑惑,想着,不应该是:“煮雨谈诗”吗?
晚饭过后,约七点二十分,我带上了自己新购的绿茶欣然赴约。五六分钟后,就来到了郭兄的居所老经委小区,此处东邻实验中学,南接六一路,西临云台华庭,北靠县直幼儿园。这在小县城算是比较热闹的街区了。避开热闹,沿着小区对面的小巷走到尽头,有一僻静处,漫步户外的楼梯,拾阶而上,来到二楼,掀帘而入,“清风居”的木刻匾额跃然眼前,这就是郭兄的茶室兼工作室。“清风居”三字笔锋苍劲有力又不失飘逸,是京城范杨的墨宝,名家手笔与雅居相遇,笔墨气韵与居所的清幽相得益彰,为这一方天地添加几分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四年前认识了郭兄,他早年就读于焦作师范美术专业,在书画界深耕多年,现在城区一所中学教书。他夫人司女士是中美协会员,山水画造诣颇深,在当地美协颇有声望。郭兄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留着长发,整个人温文尔雅,不经意间会流露出几分文艺气息,言谈举止令人愉悦。记忆中,应郭兄相邀,前往他的居所品茶夜话,算起来足有五六次之多。每一次赴约,总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感悟与启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于闹市中寻一处喝茶聊天的清净去处,不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智慧与境界吗?
“清风居”室内布局呈“」”形,南北长,东西略显狭窄,但错落有序也不失别致。正迎门,是一架四条幅屏风隔断,屏风上水墨山水若影若现,将屋内的画室与喝茶的区域巧妙隔开,既划分了功能,又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让人不禁对屏风后的景物心生遐想。进门右侧有一大窗,窗下几盆绿植,绿萝藤蔓悠悠,翠兰叶片修长、铜钱草叶片层层叠叠,满目翠绿,绿植旁摆放着一个淘来的石槽,里头游动着数尾金鱼让整个空间充满了活力。此情此景,自然而然地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佳句。
进门左侧安放有一鸡翅木茶台,茶台上随意摆放着茶壶、茶碗,茶宠、香插,这是朋友们来喝茶聊天的地方。茶台后面西墙竖立着一个博物架,上面陈列着铁壶、钧瓷、唐三彩等摆件,精致而不失典雅。引人注目的还有一把小提琴,想必是清风居主人的最爱。博物架最上端摆放着一幅硬裱横式书法作品,写有“自在”二字,神似弘一法师的笔法,看了落款得知是主人的作品,古朴天真不失雅趣。博物架两侧的花几上方挂有两小幅油画,靠南的是一幅写意风格的油画风景,画中的长城色彩强烈、笔触粗犷,长城的雄姿跃然纸上,这是男主人的作品。北侧的油画的是一幅写实的油画肖像,画风婉约,笔触细腻,有一种古典美,这是女主人学生时期的作品。环顾四周,墙上或横或竖挂有多幅主人的书画作品,屋内书画、文玩、绿植交相辉映,虽无奢华的装饰,却处处透着雅致与温馨,正应了那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意境,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稍倾,宾客尽至,寒暄落座。我问郭兄:“你发的信息‘竹雨’是不是打错了?应是‘煮雨’吧?”郭兄一边娴熟地烧水、温杯、泡茶,一边微笑着说:“有‘竹雨’一说,松风品茗,竹雨谈诗’,在古代,常有怀才不遇者远离尘嚣遁入深山,依松傍竹自建草庐以度日。若有来访之友,则同沐松风,共煮香茗,凡间尘事,山海精怪,或可赏竹听雨,挥盏对酌,或可谈诗论道,唱和吟咏……所以说,松风竹雨是一种场境,也算是一种境界吧。“哦,看来我孤陋寡闻了,惭愧惭愧。”几杯清茶入腹,身上顿时觉得舒坦许多。郭兄说来之前,为我们每人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听罢我们就迫不及待想先睹为快了,起身跟着郭兄来的他的画案前,案上摆着几只专用信封,上面有《清风居—郭伟明墨迹》的字样,还精心题写了某某方家雅正,以示归属。将作品取出,汉隶风格的作品“松风品茗”“竹雨谈诗”赫然在目,哦!释然此邀为“松风品茗,竹雨谈诗”之意了。
复坐茶台前,茶香袅袅,闻香,品茗,谈诗,论道。一天的劳累顿觉烟消云散。不知不觉中夜色阑珊,我们结束了品茶夜话。临别,大家意犹未尽,相约下次再聚。春风沉醉的晚上,煮一壶好茶,三五知己,灯下聊天,不也是人生之乐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来源:作家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