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7日至13日,贵州轻工职业大学信息工程系“青禾筑梦”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镇党里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青春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充分发挥高校学子专业特长与
2025年7月7日至13日,贵州轻工职业大学信息工程系“青禾筑梦”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镇党里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青春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充分发挥高校学子专业特长与服务热情,通过信息化建设、老年关怀、文化传承、环境治理、产业调研等多维度服务,切实助力乡村发展,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力量。
一、深入乡村基层,精准对接需求
7月7日上午,“青禾筑梦”志愿者服务队从学校出发,经过数小时车程,于当日下午抵达剑河县久仰镇党里村。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及驻村干部热情接待了志愿者团队,并组织召开简短座谈会,详细介绍了党里村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志愿者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初步掌握了村内在信息化水平、老年人生活、环境卫生、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为后续服务活动的精准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座谈会后,志愿者们迅速整理住宿环境,安顿生活起居,并召开小组会议,进一步细化服务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活动有序推进。
图1.“青禾筑梦”志愿者服务队出征仪式
二、共建美丽乡村:环境整治行动提升乡村颜值
7月8日-9日,“青禾筑梦”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党里村村委会,共同开展了“清洁乡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志愿者们分组协作,手持扫帚、铁锹、垃圾袋等工具,对村内主干道、公共广场、排水沟渠、房前屋后等区域进行了全面清理,重点整治了垃圾乱扔、杂物堆放、卫生死角等问题。经过一上午的共同努力,累计清运各类垃圾30余袋,整治卫生死角15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图2.志愿者打扫村委会“功德碑”
在劳动过程中,志愿者们还向村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倡导“垃圾不落地、村庄更美丽”的环保理念,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共同维护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此次活动不仅改善了村庄环境,也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和集体责任感,为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注入了新动力。
同时,志愿者服务队聚焦农村老年人普通话沟通能力较弱、与外出务工子女交流存在语言障碍的现实问题,开展了“普通话进农户”专项培训活动。志愿者们从最基础的日常用语入手,如“你好”“吃饭了吗”“身体怎么样”等,通过一对一教学、情景模拟、家庭走访等形式,耐心帮助20余位老人学习普通话发音和简单对话。培训内容紧密结合老人实际生活需求,重点训练“药品说明书阅读”“视频通话用语”“紧急情况求助”等实用场景,切实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和“语言隔阂”。语言培训不仅提升了老人的沟通能力,更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促进城乡情感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3.志愿者向村民宣传普通话
三、传承文化根脉:体验民俗风情与调研特色产业
9日下午,志愿者团队受邀参加了当地传统的斗牛民俗活动,与村民一同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志愿者们了解到斗牛不仅是苗族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更是承载着民族历史、宗教信仰和社会交往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队员们详细记录了活动的组织流程、文化寓意及参与群体的情感认同,为后续撰写民俗文化保护建议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图4.当地举行“斗牛”比赛
随后,志愿者们走进党里村白茶种植基地,开展特色产业调研。在基地负责人带领下,队员们实地察看茶树长势,了解白茶种植的技术要点、生长周期、采摘标准等,并就产业规模、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等问题与农户座谈交流。结合信息工程专业背景,志愿者们提出了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开展直播带货、设计特色包装等建议,形成了白茶产业数字化营销方案,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助力白茶产业拓宽销路、提升附加值。此次调研为探索农产品上行路径、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参考。
四、筑牢安全防线:防诈防摔知识宣传守护老年群体
7月10日上午,“青禾筑梦”志愿者服务队针对农村老年人群体普遍面临的电信诈骗风险和居家安全尤其是防摔问题,开展了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在防诈骗宣传中,志愿者们结合近年来高发的“冒充子女诈骗”“保健品推销”“中奖陷阱”等真实案例,通过方言讲解、情景再现、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向现场50余位老人细致解析诈骗手段,揭示常见骗局背后的逻辑漏洞。志愿者们还现场协助老人安装并激活“国家反诈中心APP”,演示来电预警、风险查询等功能,切实提升老人们的识诈、防诈能力。
图5.志愿者向村民宣传“防诈防骗防摔倒”
在防摔知识普及环节,志愿者团队下午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演示等方式,系统介绍了农村环境中常见的摔倒风险点,如湿滑田埂、昏暗楼道、不平整地面等,并提出了“行走缓慢扶墙稳”“夜间起床先坐片刻”“如厕洗澡用防滑垫”等15项实用建议。活动现场发放自行编印的《农村老年人防摔指南》宣传手册120份,覆盖40余户家庭,有效增强了老年群体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五、科技赋能基层:电脑义诊提升村级办公效能
7月11日上午,"青禾筑梦"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党里村村委会开展了"电脑义诊"志愿服务活动。针对村委会办公电脑设备老化、系统运行缓慢、打印机故障频发等问题,志愿者们携带专业工具,对办公电脑逐一进行检测、清理、维修和优化。具体工作包括拆卸机箱清除灰尘、检测硬件状态、重装操作系统、安装常用办公软件、修复打印机连接故障、优化网络设置等。
图6.志愿者给村委会修理办公电脑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集中维护,共检测电脑3台,修复故障设备2台,优化系统6次,以及链接村委会中的打印机等问题,解决了文档处理卡顿、打印异常、网络不稳定等多个实际问题,显著提升了村委会的办公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此次电脑义诊活动不仅解决了基层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也为推进村级事务数字化管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六、温情陪伴:用镜头为空巢老人留存美好记忆
11日下午,志愿者服务队带着相机和打印设备,走访了村内多位空巢老人家庭,开展"温馨留影·关爱相伴"摄影公益活动。志愿者们耐心与老人交谈,倾听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情感需求,用心捕捉他们真诚的笑容和日常生活的温馨瞬间。拍摄完成后,志愿者们现场打印照片,配上简易相框,及时送到老人手中。
此次活动共为10余位老人进行单人拍摄,通过影像方式记录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为社会关注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直观的素材。摄影活动不仅为老人们带去了温暖和欢乐,也探索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农村养老关怀相结合的新模式,为构建农村老年人精神关爱体系提供了有益实践。
七、红色光影暖人心:露天电影放映与物资发放活动
7月12日傍晚,"青禾筑梦"志愿者服务队在党里村村委会前的空地上精心组织了一场"红色电影进乡村"露天放映活动,并为村里的老人们发放了生活慰问物资。志愿者们早早挂起幕布,调试好投影和音响设备,吸引了众多村民,尤其是老年人们前来观看。
此次放映选择了经典红色影片《八佰》,通过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放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电影放映结束后,志愿者团队向到场的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手电筒、放大镜、大米、食用油、低糖食品等生活物资,共计发放80余份。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实质性的生活关怀,体现了社会对农村老年群体的关爱与尊重,探索了文化惠民与物质帮扶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图7.给村民播放红色电影现场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了红色基因,更让老年群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与温暖,进一步弘扬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八、总结与展望: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在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贵州轻工职业大学信息工程系“青禾筑梦”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农村基层,贴近农民生活,累计服务村民100余人次,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0余项,形成专题调研报告1篇,撰写活动纪实与宣传稿件多篇,取得了扎实的服务成效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队员们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在服务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此次活动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为后续校地合作、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贵州轻工职业大学信息工程系将继续深化与党里村等基层村镇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推动“三下乡”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校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更多青春动能。(通讯员:黄丽蓉)
图8.“青禾筑梦”志愿者服务队与当地干部合影留恋
来源:一千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