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沙王女士,是一位三个孩子的宝妈,那天她就是轻信了一家美容机构的忽悠,花费了将近13万做了一个“私密修复”。
这“美容机构”简直是要钱不要命了!
长沙王女士,是一位三个孩子的宝妈,那天她就是轻信了一家美容机构的忽悠,花费了将近13万做了一个“私密修复”。
要说这个价格贵吧,把人治好了也行,结果硬生生将人送进了icu,截止到3月26日,王女士已经昏迷了超90个小时,还没有清醒过来。
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照顾,公婆也是急的不能行,于是将该机构告上了有关部门。
经官方调查发现,“工作人员”给王女士使用完所谓的“高级修复材料”后,就出现了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那么,这场手术中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否和注射的物质有关系呢?
2025年3月,长沙36岁的王女士,在经历三次生育后,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产后复查时被诊断出轻微炎症。
追求完美的王女士在恩馨综合门诊部工作人员的宣传攻势下,花费123999元办理了私密处修复项目卡。
就这样,3月21日4点19分,怀揣着重获自信,以及治愈好自己妇科病期盼的王女士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开始后,医生使用“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注射剂,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操作。
手术室里,仪器发出规律的声响,无影灯散发着刺目的光,医护人员专注于手中的器械,王女士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
然而,谁也没料到,一个多小时后,变故突生...
5点29分,王女士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变得苍白如纸,呼吸急促而沉重,紧接着陷入休克状态。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瞬间慌了神,但短暂的慌乱后,他们迅速展开急救。
心肺复苏按压节奏急切,肾上腺素被注入王女士体内,可一切努力似乎都如石沉大海,王女士的脉搏始终维持在零,生命体征微弱到几乎消失。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情况愈发危急。
5点40分,门诊部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1分钟后,王女士被紧急送往湖南航天医院。
一路上,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持续进行着抢救工作。
抵达湖南航天医院后,王女士被迅速转入ICU,继续抢救。
然而,每一次心跳监测仪的声响,都揪着众人的心,王女士的生死,依然悬于一线……
当王女士的家人知晓她从手术台竟被转入ICU病房,震惊的同时心急如焚的赶到了医院。
在得知王女士生死未卜后,家属们一次次找到恩馨综合门诊部相关负责人,要求对方对这起突如其来的医疗事故作出解释。
然而,等来的只有沉默,门诊部始终未给出任何合理回应。
直至3月26日,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已过去数日,王女士依旧躺在湖南航天医院的病床上,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她醒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概率会成为植物人。
这个消息,让原本充满希望的三胎家庭瞬间坠入黑暗深渊。
三个尚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或许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可家庭的主心骨倒下了,日常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
家中长辈日夜守在医院,眼中满是疲惫与担忧,家庭的经济压力也陡然增加,每一项医疗费用,都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最终,家属们将此医院告上了法庭,相关部门收到举报后,迅速行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
一场针对此次医疗事故的全面调查就此展开,而致使王女士休克的“私密修复神器”也被曝光...
经过调查,原来王女士手术时所使用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是从猪等动物的皮肤提取出来的。
但在医学领域,它通常被用于烧伤治疗,鲜少用于“私密修复”。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ADM的说明书上,赫然标注着“胶原过敏体质者慎用”的警示。
一旦使用者因过敏引发休克,极有可能导致脑部缺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王女士当时的休克,很可能与此有关。
调查还发现,恩馨综合门诊部在手术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门诊部在为王女士实施手术前,并未对她进行过敏测试,也未告知王女士所使用材料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在宣称能够治疗多种妇科疾病时,门诊部拿不出任何权威的疗效数据报告。
不仅如此,负责为王女士主刀的医生,持有的是妇产科执业证,并非医美项目执业证。
这意味着,该医生可能不具备操作医美手术的资质。
这一连串被揭露的问题,让人们不禁思考,究竟还有多少像王女士这样的患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承受着不合理手术带来的风险?
联合调查组的调查仍在继续,王女士的病情也时刻牵动着众人的心。
而这起医疗事件,在社会上也掀起轩然大波,人们在同情这个家庭的同时,也对医疗美容行业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整个医美行业,会发现王女士的悲剧并非个例。
当前,医美行业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
据相关统计,医美行业非法从业者数量庞大,超过10万人。
而在合法机构中,也有15%存在超范围经营的问题,医美行业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仅有28%的医生经过专业培训。
更为离谱的是,“7天学会割双眼皮”这类短期培训大行其道,这些速成的“医生”,带着一知半解的知识,就敢操刀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又怎能得到保障?
不仅如此,医美行业还存在诸多不法行为。
部分机构与信贷机构合作,利用消费者对美的追求,诱导他们贷款整形。
还有一些机构,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假冒设备和药品,将患者的健康当作儿戏。
事实上,类似王女士这样的悲剧早已发生。
2022年7月,天津一位女性因注射过量玻尿酸死亡;2024年10月,广西一位女性在两天内接受了六项整形手术,术后第三天就因肺动脉栓塞离世。
这些惨痛的案例,无一不在敲响警钟,医美行业的乱象,已经到了必须整治的地步。
这些事件也给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追求美丽无可厚非,但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
在选择医美项目时,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决策。
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至关重要,正规机构不仅设备先进、药品可靠,医生的专业水平也更有保障。
同时,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规范医美市场秩序。
如今,王女士的命运依旧悬而未决,联合调查组的调查也在持续进行。
在这场医美危机背后,还有多少隐藏的问题尚未暴露?
医美行业能否痛定思痛,进行自我革新?
消费者又能否真正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得到安全的保障?这些问题,都还有待时间验证...
来源:查尔菲的笔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