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楹火薪传”实践队前往江西省九江市白鹿洞书院,开展了一场以“聆听白鹿回音,赓续楹联文脉”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旨在响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推动书院楹联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2025年3月,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楹火薪传”实践队前往江西省九江市白鹿洞书院,开展了一场以“聆听白鹿回音,赓续楹联文脉”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旨在响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推动书院楹联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白鹿洞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享有“海内书院第一”的美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精神影响深远。楹联作为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书院文脉及核心理念,蕴含着文人墨客的哲学思想与德性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
“楹火薪传”实践队参观走访白鹿洞书院,体验文化活动,进行问卷访谈,对白鹿洞书院及其楹联文化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抵达白鹿洞书院后,实践队成员跟随书院工作人员参观书院,初步了解书院的历史沿革、相关典故、建筑布局。
其次,实践队成员逐一考证书院楹联,“诏有格言,求真才于正学;教无异术,体至理于常行”彰显对真才学问的追求,“发明真心即通圣域,放下小我便是贤关”诉说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实践队成员穿梭千古文脉,与圣贤进行跨时空的对话,共探真理奥秘。
接着,实践队成员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楹联的认知程度,后针对书院工作人员开展采访,了解白鹿洞书院的核心思想、书院楹联的发展现状等具体内容,并聚焦传承问题与策略进行讨论。
过状元桥、行拜师礼、聆听讲堂......实践队成员体验多项活动,深入感受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氛围与文化魅力。最后,实践队成员亲自尝试书写楹联、利用书院拓印资源创作楹联文创产品,让楹联“活”起来,在实践创新中吸引更多人关注楹联文化。
名教乐地,圣域贤关。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楹火薪传”实践队深刻体悟到书院楹联文化的珍贵价值,展现高校学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继往开来,“楹火薪传”实践队将继续探索书院楹联文化传承赓续之道,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供稿:浙江师范大学吴伍思、朱真)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