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ESG研讨会:以香港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科技转型新未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16:07 1

摘要:日前,科创与金融科技双轮驱动:香港与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研讨会在香港圆满落幕。会议邀请到众多行业领袖、资深专家、杰出企业代表们莅临现场,聚焦如何发挥大湾区创新技术的优势,深度融合香港金融科技领域的资源,共探以科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日前,科创与金融科技双轮驱动:香港与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研讨会在香港圆满落幕。会议邀请到众多行业领袖、资深专家、杰出企业代表们莅临现场,聚焦如何发挥大湾区创新技术的优势,深度融合香港金融科技领域的资源,共探以科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大会由可持续发展协会、柏堡(BaoBab Tree)主办,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信通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广东)、香港物联网商会支持,香港投资推广署、可持续发展开拓有限公司、Business GO Virtual等赞助。本次大会由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德豪博士主持。

香港与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研讨会现场▲


可持续发展协会会长林伟昇先生致欢迎辞▲


作为大会主持及圆桌论坛的主持人,李德豪博士表示深刻感受到这场思想碰撞中传递出的强烈信号——在全球化竞争与ESG浪潮的双重驱动下,内地企业亟需以香港为“超级连接器”,将本土文化底蕴与数据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同时借助香港的科研政策与合规体系,走出一条“新质生产力”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德豪博士主持大会▲


以下内容根据李德豪博士现场发言及研讨会内容整理:

香港:从“走出去”到“长出来”的科研生态

研讨会开场,香港投资推广署详细解读了香港对科创企业的扶持政策:从研发资助(如“创新及科技基金”)、品牌国际化补贴,到人才引进计划(如“科技人才入境计划”),香港正以全链条资金支持与国际化网络,助力企业构建“立足香港、辐射全球”的战略布局。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香港对科研的投入不仅是“输血式”资助,更注重“长周期培育”——政府科研项目支持周期可达3-4年,大学基础研究甚至长达10年以上,这种“长期主义”恰是破解内地产业“跟风式创新”痼疾的良药。

正如我在主持中提到的:“过去二十年,我亲历香港与内地科创生态从‘互补’到‘融合’的进程。今天的香港,不仅是内地企业品牌出海的‘跳板’,更是用ESG与科技为传统产业‘造芯’的实验室。”

香港投资推广署副总监陈俊业先生作主题分享▲


数据是“四川菜”,ESG是“国际菜单”

圆桌环节,深度求索(DeepSeek)创始人梁总的一句话引发共鸣:“我们曾长期跟随海外技术,如今是时候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对此,我以“四川菜”作喻:OpenAI的“钢铁侠”再强大,也无法炮制出地道的川味;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源于独特的文化基因与私有数据——它们是独一无二的“配方”,而AI技术如同炒锅,唯有结合二者才能烹出国际市场的“硬菜。

然而,内地传统企业面临三大瓶颈:

1.内卷困局:价格战导致利润趋零,创新投入乏力;

2.方向迷失:政策热点频繁切换,科研难以深耕;

3.同质竞争:技术趋同,产品缺乏差异化价值。

破解之道,在于以ESG为框架重构战略——将绿色技术、社会责任等要素融入核心产品,借助香港的国际合规认证与碳交易枢纽地位,提前布局全球市场。例如浙江丽水的人造皮革产业,通过香港科研团队赋能,研发出抗菌防疫、高降解度的绿色材料,从“低价内耗”转向“ESG溢价”,正是这一路径的生动实践。

从左至右: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德豪博士,香港投资推广署金融服务及科技高级副总裁冯雍婷女士,信通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蔡雨蒙女士,广东省政协委员、毕马威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发展中心主管合伙人彭富强先生,工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龙川先生

香港科研:为“长期主义”撑伞

我在串场中多次强调:“香港高校有5所跻身全球百强,过去研究硅谷课题,成果归属西方;如今,它们正转身服务内地产业,这是历史性机遇。”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其纺织实验室已与内地制造业共建“绿色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推动科研成果定向转化。

企业若将国际总部落户香港,既可依托香港贸发局等机构高效对接海外市场,又能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锁定未来5-10年的技术护城河。更重要的是,香港成熟的ESG审计体系与国际话语权,可帮助企业规避“绿色壁垒”,在碳关税等全球规则中抢占先机。

香港与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研讨会现场▲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领航”

研讨会尾声,我向与会企业抛出问题:“当全球都在追问‘你的ESG故事是什么’,你的答案能否超越成本与速度,让世界为独特性买单?”

国家崛起需要技术自信,而自信源于深耕。香港的使命,是成为内地产业“科研长跑”的补给站,让每个企业找到自己的“四川菜谱”,以ESG为舟、数据为桨,驶向新质生产力的蓝海。正如那句主持词:“今天,我们不再追问‘香港能给我什么’,而要思考‘我与香港能共同创造什么’——答案,就在行动中。”

广数院副院长李德豪博士与可持续发展协会会长林伟昇先生、香港投资推广署副总监陈俊业先生等合影留念▲


来源:GDIR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