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推动党建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近年来,靖边县张家畔街道积极构建“红网格”治理模式,将组织阵地建在家门口、治理举措落到家门口、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为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推动党建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近年来,靖边县张家畔街道积极构建“红网格”治理模式,将组织阵地建在家门口、治理举措落到家门口、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绘制“红色版图”,组织阵地建在家门口。靖边县张家畔街道创新构建五级联动网格体系,形成“街道—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网格—楼栋(中心户)”治理架构。按照150户—200户标准划分545个大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550名;以30户—50户为单位选聘1917名五级长,动员群众参与治理。实施家门口网格党建效能提升行动,建成49个网格党支部,稳步推行“三职交叉”任职模式:30名网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123名五级长任支委委员,17名物业人员交叉任职,借助绘制网格图、公示服务信息、建立工作台账,实现服务阵地可视化、党员力量集聚化、治理触角纵深化,将组织建设延伸至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系牢“红色纽带”,治理举措落到家门口。依托城市基层党建“五双”机制,整合治理服务员、治安管理员、矛盾调解员、卫生健康员、城管执法员、市场监管员等“六员”专业力量融入基层治理,实现共驻共建、全网联动。红柳路社区金地华府网格党支部通过红色物业党建联建,实行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物管会主任交叉任职,成功将信访问题小区转型为绿化领先的“示范小区”。深化“党务+警务”“网格+警格”融合机制,派驻29名民警挂职社区副职,选聘119名义警联合开展平安建设,依托“微议事”“小组议站”等载体建立家门口协商议事平台。东新社区祥风小区是全县最大的移民小区,该小区第一网格党支部实施“老砖茶”解纷工作法,设立“小茶桌解忧日”,使社区成为移民群众的温馨家园。
激活“红色细胞”,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建立“三级遍访”机制,组织党工委书记、村(社区)书记、网格书记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政策宣传等活动;将五级长纳入网格党支部管理,每月至少联系一次服务对象,随时掌握最新动态。金华路社区针对特殊群体创新“三问三检三清”网格工作法:开门问健康餐食家常,进门检水电燃气,出门清杂物垃圾通道。统筹网格资源组建“夕阳红服务队”“小蜜蜂服务队”“物业红管家”等特色服务队,开展爱心义剪、家电维修、“义诊义集”、“蔬送温暖”等家门口服务活动。统万路社区亮馨网格党支部成立“大喇叭宣讲团”,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0余次;宇文路社区“睦邻”网格党支部通过“就业创业孵化站”,帮助困难群众开设洗鞋店、助农直播间,助力群众创业增收,提升群众获得感。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里,张家畔街道持续深化红色力量的融入,提升红色引领的效能,使这份家门口的温暖与保障不断延续,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贾向萍 思代春)
(来源:陕西日报)
来源:陕西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