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久前,48岁的欧女士因“消化不良”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卵巢癌,且已经全腹扩散,并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属于晚期,而她的姐姐也是因为卵巢癌于两年前去世。为什么姐妹俩都难逃卵巢癌“魔咒”呢?欧女士的基因检测结果给出了答案——BRCA1胚系突变。】
#名院名医##携带BRCA基因患卵巢癌风险#
【 不久前,48岁的欧女士因“消化不良”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卵巢癌,且已经全腹扩散,并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属于晚期,而她的姐姐也是因为卵巢癌于两年前去世。为什么姐妹俩都难逃卵巢癌“魔咒”呢?欧女士的基因检测结果给出了答案——BRCA1胚系突变。】
卵巢癌被称为“妇瘤之王”,早期没有特异症状,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所谓胚系突变,是指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变异,可以通过上一代遗传给下一代。这意味着,欧女士的女儿、外孙女可能面临着跟她一样的“基因魔咒”。
BRCA基因突变会导致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所以它引起的家族性恶性肿瘤又称为“遗传性乳腺癌与卵巢癌综合征”。
有研究发现,BRCA1基因突变的女性,其乳腺癌发生风险超过60.0%,是普通人的16.1倍;卵巢癌的发生风险达39.0%~58.0%,是普通人的75.6倍。BRCA2基因突变女性,其乳腺癌发生风险超过60%,是普通人的10.9倍;卵巢癌发生风险达13%~29%,是普通人的11.3倍。
除此之外,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输卵管癌、腹膜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风险增加也相关。
建议以下两类人群进行BRCA基因的检测:
1. 已确诊乳腺癌或卵巢癌且满足以下情况之一:1)诊断年龄在45岁前;2)诊断时年龄在50岁之前且伴有双侧乳腺癌;3)至少有一名亲属有乳腺癌或胰腺癌或前列腺癌;4)小于60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男性乳腺癌患者。
2. 具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满足以下情况之一:1)近亲属存在至少1名50岁之前乳腺癌发病史;2)近亲属存在2名以上任何年龄乳腺癌发病史;3)家族中存在双侧乳腺癌或近亲属中有至少1名卵巢癌史;4)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5)家族中大于2名诊断乳腺癌、卵巢上皮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肠癌;6)血缘亲属中已检测到明确的BRCA1/2、RAD51C /RAD51D /BRIP1 /PALB2 基因致病突变。
对于女性而言,建议积极筛查和预防性切除。
1. 积极筛查 从18岁开始进行乳腺自查;25~29岁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磁共振检查(MRI),30~75岁每年乳腺钼靶与核磁交替进行,具体可咨询乳腺科。
2. 预防性切除 实施降低风险的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BRCA1突变者建议35~40岁进行,BRCA2突变者建议40~45岁进行。
对于男性而言,建议从35岁开始进行乳腺健康教育和乳腺自查,每12个月进行乳腺检查,具体可咨询乳腺科;从40岁开始,BRCA2突变者进行前列腺癌筛查,BRCA1突变者可以考虑前列腺癌筛查;从50岁开始或者比家族中最年轻的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提前10年,考虑每年进行乳腺钼靶检查。
很多女性对于预防性卵巢切除术有顾虑,因为卵巢除了有生育功能外,也是分泌雌孕激素的内分泌器官。
绝经前切除卵巢,会带来较明显的更年期症状,但是,医生会在手术范围、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手术方式方面做综合评估,同时依托遗传检测、遗传咨询、乳腺科、病理影像、生殖内分泌等多学科的支持,通过更完善的评估、更精细的方案设计、个性化的术后激素治疗,尽可能减小甚至完全消除切除卵巢对患者未来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名院名医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