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城善治 绘就和谐“新枫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推行“马兰枫桥”工作法 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5:51 1

摘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整合各类综治资源,全力推动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整合各类综治资源,全力推动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为展现各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的做法成效,内蒙古法制报特推出“暖城善治 绘就和谐‘新枫景’”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鄂尔多斯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把群众的“烦心事”变为“暖心事”,让和谐、稳定成为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

上海庙镇:“三个一”马兰枫桥工作法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上海庙镇作为鄂托克前旗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随着基地煤电、煤炭、煤化工及新能源重点项目的相应落地,各类矛盾纠纷凸显,且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诉求复杂化的趋势,为顺应区域化协同发展需求及地区治理实际需要,上海庙镇以“三个一”马兰枫桥工作法,全力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上海庙镇综治中心

“一个平台”调度指挥。上海庙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占地面积660㎡。设置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调度调处两大功能。在法律服务区,整合司法、劳动监察、信访等部门进驻中心,采取重点部门集中常驻、一般部门轮换入驻、涉事部门随叫随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接待服务大厅、调解受理窗口,专用调解室及其他功能室的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聚服务,形成“矛盾一窗口受理、问题一条龙解决、工作一体化运行”的总体格局。在人民调解区,设立了企地调解室、“马兰枫桥”调解室等特色专门调解室。

上海庙综治中心内设功能、调解室

“一支队伍”高效服务。整合了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人社以及镇社会治理办等多部门精锐力量,组建“马兰枫桥”志愿服务团,并细化衍生出9支专长各异的小分队。2024年全年共受理矛盾纠纷204件,其中成功调解98件,引导诉讼48件,劝谏息诉30件,持续推动33件。2025年共受理矛盾纠纷26件,成功调解10起,引导诉讼3起,劝谏息诉2起,持续推动11件。

上海庙镇综治中心调解队伍

“一套流程”规范运行。紧密贴合地区实际,量身定制服务流程。问询台工作人员依据群众诉求精准分流转办,依问题特性推送至对口承办方;多元化解环节,汇聚各方专业力量协同破题;协调调度迅速统筹资源,打破部门壁垒;跟踪督导全程紧盯进度,杜绝延误拖沓;分析研判深挖问题根源,助力长效治理优化;最终规范反馈归档,向群众清晰交底,资料完整留存。成功构建“一窗尽收矛盾、一站终结问题、一体协同推进工作”的矛盾纠纷化解流程。

上海庙镇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流程

敖勒召其镇:综治中心“党建引领、协调联动、共建共治”新模式

近年来,敖勒召其镇扎实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完善治理机制,探索推行“党建引领、协调联动、共建共治”社区治理新模式,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全镇社区治理效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敖勒召其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以党建引领为“核”,构筑治理“主心骨”。一是完善网格治理体系。推行“三级网格”联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核心、支部堡垒、网格员支撑三大作用,配备专职网格员180名,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社会治理体系。二是健全网格工作制度。推行“三定一联”工作机制,明确网格管理员的岗位职责、管理范围,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所有人员同向发力,联动推进。三是严格规定网格工作方法。推行“643”网格员工作法,明确网格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完善考核管理机制,用好、管好网格员。

敖勒召其镇召开网格员专题培训会

以协同联动为“基”,解好治理“方程式”。一是探索建立联合党委。建立“联合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网格服务机制,建立群众需求、党建资源和项目“三张清单”,实现了居民需求与共驻共建单位优势精准对接。二是搭建多元“微自治”组织。发挥党组织、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形成了“红色业委会”“老书记工作室”“好大姐婚姻调解室”等“微自治”组织,在处理矛盾纠纷、协调解决群众困难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三是扎实做好“接诉即办”工作。建立“定领导、定部门、定专人、定责任”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推行“专人、专责,接单、分单、办单、验单、评单”“两专五单”工作模式,确保各项接诉即办事项及时办理、反馈、销号。

以共治共建为“要”,凸显治理“真实效”。一是充分彰显群众主体地位。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六步工作法”,让居民群众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翁”。二是推行层级问题化解机制。建立社区治理问题层级闭环处理机制,在各级小网格上,依托“微自治”组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三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义诊进社区”、“爱心互助”、法律宣讲等志愿服务,逐步实现“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安全”的社区治理目标。

镇综治中心开展政策法规集中学习

镇综治中心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城川镇:“马兰枫桥”148社会治理模式

城川镇以建立社会矛盾疏导和利益协调机制为突破口,按照“强化基层、化解矛盾、改善民生、共建和谐”的总体要求,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立足点,以有效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推行“148”社会治理模式,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城川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148”社会治理模式:“1”指“一站式”服务,即“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模式,接到矛盾纠纷调解的申请后,由镇综治中心根据矛盾的实际情况组织司法、公安、农牧、纪检等相关涉事部门上门为百姓服务。在调解过程中,如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则当场为当事人制作《调解协议书》,如调解未果,告知当事人下一步解决问题的途径及相关权利、义务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让老百姓的矛盾纠纷最多跑一次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城川镇草牧场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专班开展矛盾纠纷化解

“4”指“四级联动”网格化管理,通过精细划分责任,建立旗、镇、嘎查村(社区)、网格员“四级联动”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按照强化基层基础的原则,在四级联动网格精心打造“一格两队”,构建起“网格党小组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组织架构,明确其“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的群众工作职责,提供个性化和全方位服务,实现干部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形成城乡统筹、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8”指“八种方法”助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采取协商法、救助法、启发法、法定法、调解法、心理疏导法、第三方参与法、评议法“八法”集中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探索推行“148”社会治理模式即:“一站式”服务强创新,“四级联动”强管理,“八种方法”强推进,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城川镇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鄂托克前旗委政法委供稿)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