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还没亮,李有根就已经在地里忙活了。七月的土地像烙铁一样烫,露水还挂在大西瓜油亮的外皮上,他的裤脚早就湿透了。
天还没亮,李有根就已经在地里忙活了。七月的土地像烙铁一样烫,露水还挂在大西瓜油亮的外皮上,他的裤脚早就湿透了。
“咔嚓”,又是一声脆响,用来割瓜的砍刀在晨光里闪着银光。
“有根,多摘点!这批瓜再不卖就烂在地里了。”
李有根抬头看了眼站在田埂上的老爹,点点头,没吭声。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背心,右肩上的毛巾已经湿透了,一条腿微微有些跛。
李有根知道,老爹的腿是去年冬天在建筑工地上摔的。那时候家里瓜田收成不好,老爹只好出去打零工。现在,全家的希望都压在这一季的西瓜上了。
地里的西瓜长势不错,就是今年行情差。县城里西瓜摊挤满了街边,都是从外地低价批发来的。李有根上周去镇上卖,几乎没人问津,剩下的瓜只能贱卖给收购商,连成本都收不回。
“爹,今天我去城里卖。”李有根直起腰,拍了拍裤子上的泥土。
老爹愣了一下,“城里?你认得路吗?”
“认得,前年跟着表哥去玩过一次。再说现在有导航。”李有根拍了拍口袋里的手机。那是他去年打工攒钱买的,二手的,后壳有道裂缝,但用着还行。
老爹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叹了口气,“你自己拿主意吧。”
…
城里的马路比李有根记忆中还要宽。公交车把他甩在一个叫”东方广场”的地方,这里人来人往,高楼林立。李有根推着装满西瓜的三轮车,在路边寻找合适的地点。
三轮车是从村里王叔那借的,车厢里装了三十多个西瓜,每个都是他亲手挑的,个个皮薄肉嫩,敲起来”咚咚”作响。
找了半天,他在一个写字楼出口处停了下来。这里有片阴凉,来来往往的人不少,应该是个好地方。李有根从车上拿出一块在家用红漆写的牌子:
“自家种植 无公害西瓜 5元一斤”
他掂量了下,这价格在城里应该不算贵。村里的收购商只出一块五一斤,这里卖五块,就算扣除路费和其他成本,应该能赚点。
没想到,一上午过去,连个问价的人都没有。
李有根从兜里掏出揉皱的面包袋,那是早上走时妈妈给他准备的干粮。啃着已经有点硬的面包,他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直打鼓。
“师傅,你这瓜保甜吗?”
终于,有个穿西装的年轻人停了下来。
李有根赶紧站起来,从车上拿起一个瓜,“甜,肯定甜!您看这花纹,这声音,绝对是上好的…”
还没等他说完,那人皱着眉头打断了他,“看着挺脏啊,农药打多少?”
“没打农药,就是自家地里…”
“哎呀,现在谁信啊。”年轻人摆摆手,转身走了。
李有根站在原地,手里的瓜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接下来几个小时,情况并没好转。路过的人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上来嫌这嫌那。
“这么贵?超市才卖三块五呢。” “你这瓜皮上有泥,不卫生。” “农村来的吧?有营业执照吗?”
中午的太阳毒辣,李有根的脖子后面火辣辣地疼。他没忍住,掏出手机给老爹打了个电话。
“卖得咋样?”电话那头,老爹的声音带着期待。
“还没卖出去。”李有根顿了顿,“爹,我看城里人不爱吃咱这瓜…”
“慢慢来,不急。”老爹的声音沉了下来,“瓜是好瓜,总有人识货。”
电话挂断后,李有根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下午两点十七分。如果四点前还卖不出去,他就得考虑回村了,不然赶不上末班车。
“你这瓜怎么卖啊?”
一个清脆的女声把李有根从沮丧中拉了回来。抬头一看,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穿着浅蓝色的连衣裙,手里拿着一杯奶茶。
“五块钱一斤,绝对新鲜。”李有根赶紧介绍,甚至有点语无伦次,“我们村的西瓜特别甜,不信您尝尝…”
说着,他拿出准备好的小刀,想切一块给她尝。
“不用了,我相信你。”女孩笑了笑,露出两个小酒窝,“给我挑两个吧。”
李有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仔细挑了两个最好的,用秤一称,“一共二十六斤,是130块。”
女孩从包里掏出钱包,递给他一张红色的毛爷爷,“不用找了。”
“这…”李有根不太好意思,“那我再给您加一个小的。”
“行啊。”女孩答应得痛快,但随即皱起了眉头,“不过我一个人拿不了这么多…”
李有根连忙说:“我帮您送过去。”
女孩犹豫了一下,指了指不远处的写字楼,“我就在那上班,十七楼。”
“没问题!”李有根拍着胸脯保证。
…
写字楼的电梯里,李有根有点坐立不安。怀里抱着三个大西瓜,背上的汗早就湿透了背心。电梯里的人都穿着正装,有人看他的眼神带着异样,他只能假装看电梯里的数字跳动。
女孩似乎看出了他的不自在,小声说:“我叫林小雨,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
“我叫李有根。”他愣了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我家种瓜。”
林小雨掩嘴笑了,“我看出来了。”
电梯到了十七楼,林小雨带着李有根走进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的人不少,都在电脑前忙碌着。
“把瓜放前台那吧。”林小雨指了指入口处的一张大桌子。
李有根小心翼翼地放下西瓜,转身准备离开,却见林小雨正和一个戴眼镜的女人说着什么,不时朝他这边看。
几分钟后,林小雨走了过来,“我们部门正好在做一个农产品包装设计的项目,主管想问问你,能不能把你的西瓜全卖给我们?”
李有根愣在那儿,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全…全部?”
“对,全部。我们想拍几张照片,做个案例展示。你还有多少?”
“三轮车上还有三十来个…”
“都要了。”一个穿着黑色套装的女人走了过来,应该就是林小雨口中的主管,“你等会,我去拿钱。”
就这样,李有根的三轮车被一扫而空。
临走前,林小雨给了他一张名片,“有空常来啊,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农产品样品。”
李有根小心翼翼地收好名片,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
接下来的日子,李有根成了城里的常客。
不仅是西瓜,他还带去了家里种的各种蔬菜水果,每次都能卖个好价钱。林小雨的公司正在做一个名为”田园鲜”的品牌策划,需要各种真实的农产品来做展示和设计。
一来二去,李有根和林小雨熟悉了起来。有时候送货结束,她会请他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坐坐。
“你知道吗,城里人其实很向往农村生活。”有一次,林小雨对他说,“但他们不知道怎么获取真正健康的食物。”
李有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注意到林小雨说话的时候总是很认真,眼睛亮亮的。
“我有个想法。”林小雨突然说,“你们村的农产品这么好,为什么不做个品牌呢?”
“品牌?”李有根挠挠头,“那是啥?”
林小雨笑了,“就是给你的产品一个名字,一个包装,让人一眼就认出来,愿意多花钱买。”
李有根想了想,“可是我就一个人,也没啥本钱…”
“我可以帮你啊。”林小雨眼睛一亮,“我学的就是这个。”
那晚回家,李有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爹妈。老两口起初将信将疑,但看到儿子这段时间卖瓜赚的钱,又听说是城里有文化的姑娘出的主意,便没再反对。
就这样,在林小雨的帮助下,李有根注册了一个名叫”根源农场”的小品牌。起初只在林小雨公司附近的写字楼里小范围售卖,慢慢地有了固定客户。
…
“你看这个标志怎么样?”
周末,林小雨来到李有根的村子,拿出一张设计图给他看。图上是一棵简约的小树,树根部分格外突出,旁边是”根源农场”四个字。
“挺好看的。”李有根真心实意地夸赞,虽然他不太懂这些,但觉得很精神。
他带着林小雨在村子里转了一圈,介绍了家里的瓜田和菜地。林小雨拍了许多照片,不时发出赞叹。
“你看那边。”李有根指着远处一片荒地,“那是我上个月租的,准备种些时令蔬菜,专供咱们的客户。”
“你真行!”林小雨惊喜地说,“我还在想怎么扩大规模呢,你已经开始行动了。”
傍晚,李有根带着林小雨去村口的小河边乘凉。夏日的晚风吹过稻田,带来阵阵清香。
“城里没这么舒服吧?”李有根得意地问。
林小雨深吸一口气,“确实没有。城里的空气里全是汽车尾气和餐馆油烟。”
他们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看着夕阳西下。林小雨突然说:“有根,我想把这个项目做大。”
“啥意思?”
“我想辞职,全职来做’根源农场’。”林小雨的眼睛里闪着光,“我们可以做线上销售,把你们村的好东西卖给全国各地的人。”
李有根吓了一跳,“你…你不要工作了?”
“是啊,我想创业。”林小雨轻松地说,好像这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我在城里攒了点钱,加上我这两年学的营销知识,应该能帮上忙。”
李有根沉默了。他知道林小雨不是在开玩笑,但这个决定太大了。
“你为啥要这么做?”他终于问道。
林小雨看着远方,声音轻柔,“你知道吗,我爷爷就是农民。他种的菜特别好吃,可惜没有销路,最后只能贱卖给批发商。”她顿了顿,“我总觉得对不起他。”
太阳落到山后,天空渐渐暗了下来。
“好,那咱就试试。”李有根最终说道。
…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三年过去了。
李有根的”根源农场”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小打小闹。在林小雨的运作下,他们开通了线上商城,建立了稳定的物流体系,甚至在城里开了两家体验店。
村里的十几户人家都加入了进来,按照统一标准种植蔬果。李有根的老爹成了技术总监,负责培训新加入的农户。
这天,李有根开着面包车,载着一车新鲜蔬菜,准备送往城里的体验店。车上的广播正在播放一条新闻:
“近日,’根源农场’获得了A轮融资,估值已达5000万。这家专注于有机农产品的创业公司,由农民小伙李有根和广告策划师林小雨共同创立,被誉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李有根笑了笑,关掉了广播。他知道这些数字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村子里的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老人们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他和林小雨…
想到这里,他不禁看了一眼副驾驶座上的小盒子。那里面是一枚戒指,他准备今晚向林小雨求婚。
车子驶入城市,远远地,李有根看到了”根源农场”体验店的招牌。招牌下面,林小雨正站在那里等他,和三年前一样,扎着马尾,穿着浅蓝色的裙子。
阳光落在她的脸上,勾勒出那两个熟悉的小酒窝。
李有根突然觉得鼻子有点酸。他记得三年前,自己在城市街头被人嫌弃的场景;也记得那天,林小雨出现时的样子。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一次看似偶然的相遇,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他停好车,走向林小雨。远处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恍惚间,李有根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推着三轮车,满载着西瓜和希望的自己。
而现在,希望已经长成了现实,就像他和林小雨共同培育的那棵小树,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
来源:番茄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