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角落里,8个布满灰尘的编织袋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两年前女儿出嫁时,亲家送来的"大米"。
本文纯属虚构
陈建国站在满是灰尘的储物间里,准备把老房子清理干净卖个好价钱。
角落里,8个布满灰尘的编织袋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两年前女儿出嫁时,亲家送来的"大米"。
他随手提起一袋,手臂猛地一沉——这重量不对劲!
普通大米哪有这么重?
陈建国疑惑地撕开袋口,当里面的东西露出来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手中的袋子"啪"地掉在地上。
"这......这不可能!"
01
2022年春天,陈建国坐在客厅的旧沙发上,手里拿着女儿陈晓月的结婚请柬,眉头紧锁。
"老陈,你这是怎么了?晓月要结婚了,这是好事啊!"妻子方玉兰端着茶水走过来。
陈建国叹了口气:"玉兰,你是不知道,晓月这个对象家里条件太好了。人家孙德贵在县城是有名的包工头,手底下好几个工程队,开的是奔驰,住的是别墅。咱们家呢?我一个退休工人,你在超市打零工,这门当户对吗?"
方玉兰坐到他身边:"都什么年代了,还讲究门当户对?人家小孙人品好,对咱们晓月也好,这不就行了?"
"话是这么说,可是第一次正式见亲家,总不能空着手去吧?"陈建国愁眉苦脸,"人家那么有钱,咱送什么都显得寒酸。"
陈晓月正好下班回来,听到父母的对话,笑着说:"爸,您别想那么多。德贵的父母都是实在人,不会在意这些的。"
"傻丫头,你不懂。"陈建国摇摇头,"这第一次见面的礼物,代表的是咱们家的脸面。送轻了,人家会看不起咱们;送重了,咱们又承担不起。"
接下来的几天,陈建国茶饭不思,一直在琢磨送什么礼物。
他去了几趟商场,看中了一套高档茶具,一问价格,8000多,咬咬牙准备买,方玉兰拉住了他:"你疯了?8000块钱买个茶具?咱们两个月工资都不够!"
"那你说送什么?"陈建国急了。
"要不......直接给红包?"方玉兰小声建议。
"不行!"陈建国断然拒绝,"给钱太俗,而且咱能给多少?给少了丢人,给多了咱也拿不出来。"
晚上,陈建国辗转反侧睡不着。他想起年轻时,自己结婚的时候,岳父送了他一块上海牌手表,那在当时可是贵重物品,他珍藏了好多年。
现在轮到自己女儿出嫁了,作为父亲,总不能太寒碜吧?
第二天,陈建国一个人去了市里最大的烟酒店。
"师傅,给亲家送礼,送什么酒比较有面子?"他问店员。
年轻的店员热情地介绍:"那您可来对地方了!送亲家的话,五粮液最合适,大品牌,有档次,拿得出手!"
陈建国看着标价,一瓶1300多:"这么贵?"
"师傅,五粮液这个价格很正常啊,而且送礼图的就是个面子。您想想,亲家收到五粮液,肯定觉得您重视这门亲事。"
陈建国在店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一咬牙:"给我拿15瓶!"
"15瓶?"店员都惊了,"师傅,您确定?"
"确定!"陈建国掏出银行卡,手有点发抖。这可是他攒了大半年的积蓄,原本是准备给自己换个新手机和给老伴买个金镯子的。
回到家,方玉兰看到15瓶五粮液,眼睛都直了:"老陈,你疯了?15瓶五粮液,这得多少钱?"
"19500。"陈建国小声说。
"什么?!"方玉兰声音都变了调,"快两万?你把咱家的老底都掏空了!"
"女儿一辈子就结一次婚,咱不能让人家看不起。"陈建国固执地说,"再说了,这也是给晓月撑面子。"
陈晓月回来后,看到这么多五粮液,眼圈都红了:"爸,您这是何必呢?德贵家不会在意这些的。"
"丫头,爸爸没本事,不能给你准备什么丰厚的嫁妆。这15瓶酒,就当是爸爸的一点心意。"陈建国摸着女儿的头,"你嫁过去,不能让婆家看轻了。"
02
三天后,孙德贵开着黑色奔驰来接陈建国夫妇去酒店见面。
看着这辆价值六七十万的豪车,陈建国心里更不是滋味了。他小心翼翼地坐在真皮座椅上,生怕弄脏了。
"叔叔阿姨,你们别客气,就当自己家的车。"孙德贵很健谈,一路上介绍着县城的发展。
到了酒店,陈建国发现孙德贵的父母已经在包间等着了。
孙德贵的父亲孙立功,五十多岁,国字脸,看起来很威严。母亲刘素梅,保养得很好,穿着讲究。
"亲家,亲家母,你们好!"陈建国赶紧上前握手。
"哎呀,都是一家人了,别这么客气。"孙立功笑着说,但那种上位者的气场还是让陈建国有些紧张。
饭桌上,孙立功谈起了自己的生意:"我这些年主要做工程,现在手底下有三个工程队,200多号人。去年刚拿下县里的安置房项目,今年准备再扩大规模。"
陈建国只能陪笑:"孙总真是事业有成啊。"
"哪里哪里,都是辛苦钱。"孙立功谦虚道,"倒是听德贵说,亲家在机械厂工作了一辈子,那可是技术工种,不容易。"
"就是个普通工人,前年退休了。"陈建国有些尴尬。
方玉兰想缓解气氛:"主要是看孩子们好就行,咱们这些老人,也就图个儿女幸福。"
"说得对!"刘素梅接话,"我看晓月这孩子特别好,文静懂事,在银行工作也稳定。我们德贵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是他的福气。"
这话让陈建国心里舒服了些。
吃到一半,陈建国觉得时机差不多了,给方玉兰使了个眼色。
方玉兰会意,从包里拿出一个精美的礼品袋。
"亲家,第一次正式见面,我们准备了一点薄礼。"陈建国站起身,郑重地将礼品袋递过去。
孙立功打开一看,是15瓶五粮液,摆成三排,包装精美。
"哎呀,亲家太客气了!"孙立功明显有些意外,"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们怎么好意思收。"
"应该的,应该的。"陈建国说道,"晓月能嫁到你们家,是她的福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就是表达我们的心意。"
刘素梅也连连推辞:"真的太贵重了,我们收下你们的心意就好,东西还是拿回去吧。"
"那怎么行!"陈建国坚持道,"这是我们特意准备的,你们一定要收下。"
推让了好一阵,孙立功最终还是收下了:"那我们就却之不恭了。亲家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待晓月的。"
饭后,孙德贵开车送陈建国夫妇回家。
路上,陈晓月悄悄对父亲说:"爸,刚才我看孙叔叔收礼物的时候,表情有点复杂。"
"复杂?什么意思?"陈建国紧张起来。
"我也说不清,就是感觉他好像挺意外的,又好像在思考什么。"
陈建国心里七上八下:难道15瓶五粮液还不够?人家会不会觉得太少了?
回到家,方玉兰安慰他:"别想那么多了,礼送出去了,人家也收了,这就行了。"
"希望吧。"陈建国叹了口气,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03
第二天上午,陈建国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听到敲门声。
打开门,竟然是孙立功和刘素梅,身后还跟着孙德贵。
"亲家,你们怎么来了?快请进!"陈建国赶紧招呼。
"不进去了,我们就是来送点东西。"孙立功指了指楼下。
陈建国探头一看,楼下停着一辆小货车,车上放着8个灰色的编织袋。
"这是?"陈建国疑惑。
"昨天你们送了那么贵重的礼物,我们也不能失礼。"刘素梅笑着说,"这是我们老家的特产大米,自家种的,没打农药,纯天然的。给你们尝尝鲜。"
孙德贵已经开始往楼上搬:"爸,你来搭把手。"
8个编织袋,每个看起来都挺沉,父子俩来回搬了好几趟。
陈建国看着这些朴素的编织袋,心里五味杂陈。自己送的是15瓶五粮液,将近两万块钱,对方回礼就是8袋大米?
虽然说是特产,可这包装也太简陋了吧?连个像样的包装都没有,就是普通的编织袋,上面还沾着泥土。
"亲家,这米真的很好,我们家就吃这个。"孙立功似乎看出了陈建国的心思,"现在市面上的大米都不知道打了多少农药化肥,这种纯天然的很难得。"
"是是是,谢谢亲家。"陈建国挤出笑容。
等孙家人走后,方玉兰看着这8袋米,也有点失落:"咱们送两万的酒,他们回8袋米?"
"人家说了,是特产。"陈建国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不是滋味。
陈晓月下班回来,看到这些米,反倒很高兴:"爸妈,你们别这样想。德贵跟我说过,他爸妈最看重的就是真诚。他们送米,说明把咱们当自己人了。"
"你就是心太好了。"方玉兰摇摇头,"8袋米能值多少钱?就算是特产,一袋顶多也就100多块钱吧?"
"妈,您别这么算账。"陈晓月劝道,"人家家大业大的,不会占咱们便宜。说不定这米真的很珍贵呢。"
陈建国没说话,默默地把8袋米搬到了储物间。说实话,他心里确实有点不平衡。不求对方回同等价值的礼物,但起码也得体面点吧?
这8个灰扑扑的编织袋,怎么看都像是敷衍。
晚上躺在床上,陈建国对方玉兰说:"我总感觉,人家是不是看不起咱们?"
"别瞎想了。"方玉兰安慰道,"晓月都说了,他们家人挺好的。再说了,人家那么有钱,犯不着在这点东西上计较。"
"希望是我想多了吧。"陈建国叹了口气。
04
转眼到了婚礼这天。
孙家的排场确实大,婚车是10辆奥迪,酒店是县城最好的五星级酒店,请了专业的婚庆公司,现场布置得跟童话世界一样。
陈建国穿着租来的礼服,站在酒店门口迎客,看着来往的宾客,大部分都是孙家的生意伙伴,开的车最差的也是三四十万的。
"老陈,今天你可是风光了!"老同事老王拍拍他的肩膀。
"哪里的话。"陈建国苦笑,心里却在想,这哪里是我风光,分明是沾了亲家的光。
婚礼仪式上,当司仪请双方父母上台致辞时,孙立功拿着话筒,声音洪亮:"今天是我儿子大喜的日子,我很高兴。晓月是个好姑娘,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她。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亲家,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女儿。"
轮到陈建国讲话时,他有些紧张,声音都在发抖:"我...我就是个普通工人,没什么文化。就希望两个孩子好好过日子,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台下响起掌声,但陈建国觉得那掌声里带着些许同情。
敬酒环节,陈建国端着酒杯,跟着新人一桌桌地敬酒。
"这是建筑公司的李总。"
"这是房地产的张总。"
"这是县政府的王主任。"
每介绍一个人,陈建国就觉得自己矮了一分。这些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自己呢?就是个退休工人。
"来,亲家,咱们单独喝一杯。"孙立功端着酒杯过来。
"好,好。"陈建国赶紧举杯。
"以后晓月就是我们家的人了,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待她的。"孙立功说道。
"那就麻烦亲家了。"陈建国一饮而尽,酒有点辣,呛得他咳嗽了几声。
婚礼结束后,陈建国和方玉兰帮忙收拾东西。那8袋米还放在孙家的车上。
"爸,这米我帮你们搬回去吧。"孙德贵说。
"不用了,我自己来。"陈建国坚持自己搬。
一袋一袋地扛上楼,每一袋都挺沉,搬完后陈建国累得气喘吁吁。
"这么沉的米,看来确实是好米。"方玉兰说道。
"沉有什么用?又不是金子。"陈建国随口说道,然后把8袋米全部放进了储物间的角落里。
"不尝尝吗?"方玉兰问。
"不急,家里还有米呢。"陈建国关上储物间的门,"等吃完了再说。"
其实,他是不想看到这8袋米。每次看到,就会想起自己送出的15瓶五粮液,心里就不平衡。
那天晚上,陈建国做了个梦,梦见那8袋米变成了8袋金子,把他乐醒了。
醒来后,他自嘲地笑了笑:"我这是想钱想疯了。"
05
女儿出嫁后,日子过得飞快。
陈晓月和孙德贵的小日子过得很好,经常回来看望父母。每次回来,都会带很多东西,有时候是营养品,有时候是新衣服。
"爸,这是德贵特意给您买的茶叶,说您爱喝茶。"陈晓月递过一个精美的茶叶盒。
陈建国接过来一看,是上好的龙井,市价得好几千。
"这孩子,花这么多钱干什么。"陈建国嘴上责怪,心里却很受用。
"爸,德贵说了,孝敬您是应该的。"陈晓月笑着说。
半年后,陈晓月怀孕了,这可把两家人高兴坏了。
孙立功和刘素梅经常过来看望,每次都带着大包小包的营养品。
"亲家母,晓月就麻烦你多照顾了。"刘素梅拉着方玉兰的手说。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方玉兰笑得合不拢嘴。
陈建国在一旁看着,心里的那点芥蒂慢慢消散了。虽然那8袋米的事还让他有点耿耿于怀,但看到女儿过得幸福,他也就释然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外孙出生了,是个大胖小子。
孙立功高兴得不得了,直接给了10万块的红包:"这是给我大孙子的见面礼!"
陈建国推辞:"这太多了,我们不能收。"
"什么多不多的,这是给孩子的,必须收下!"孙立功态度坚决。
陈建国这才意识到,亲家是真的不差钱。那8袋米的事,可能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又过了一年,陈建国的退休金越来越不够用了。物价上涨,外孙的奶粉尿布都是开销,虽然女儿女婿经常贴补,但陈建国不想总是伸手要钱。
"老陈,要不咱们把这老房子卖了吧?"方玉兰提议,"现在房价涨了不少,卖了能有七八十万,咱们租个小点的房子住,剩下的钱存起来,也能给外孙攒点教育基金。"
陈建国思考了很久,最终同意了:"行吧,反正就咱们俩住,这么大的房子也是浪费。"
于是,陈建国开始收拾房子,准备卖个好价钱。
客厅、卧室、厨房,一间间地清理。当他打开储物间的门时,看到了角落里那8个布满灰尘的编织袋。
"这米都放两年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吃。"陈建国自言自语。
他弯腰提起一袋,准备扔掉。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当他提起编织袋的瞬间,手臂猛地一沉——这重量完全不对!
大米就算受潮结块,也不可能这么重。这一袋少说也有四五十斤,可普通一袋米顶多也就二三十斤。
陈建国心里"咯噔"一下,一种奇怪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放下袋子,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袋口的缝线。
随着袋口慢慢打开,陈建国的手开始发抖。他深吸一口气,将手伸进袋子里。
触手的感觉很奇怪,不是米粒的颗粒感,而是...而是另一种质地。
他抓出一把,摊开手掌一看——
"天啊!"陈建国惊叫一声,手里的东西撒了一地。
这哪里是什么大米!
陈建国的腿有点发软,他扶着墙,缓缓蹲下身子,颤抖着捡起地上的东西仔细查看。
来源:溪边畅快玩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