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 · 教师风采⑲】李冬梅:扎根深山播希望 倾心育人绽芳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8 16:58 1

摘要:李冬梅,通江县空山镇中心小学八年级(1)班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以及教科室主任。自2011年踏上乡村讲台,以春风化雨的温柔守护乡村孩童的求知眼眸,用扎根泥土的坚韧铺就山里娃的成长之路。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我们以“通江·教师风采”栏目

记录我县教师

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厚植教育情怀

践行教育家精神的

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

空山小学教师

李冬梅

《扎根深山播希望 倾心育人绽芳华》

↓↓↓

李冬梅,通江县空山镇中心小学八年级(1)班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以及教科室主任。自2011年踏上乡村讲台,以春风化雨的温柔守护乡村孩童的求知眼眸,用扎根泥土的坚韧铺就山里娃的成长之路。

用母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

2020年秋季,刚转来的小冬总是很特别,不仅衣服总是脏兮兮的,还经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抢别的孩子的牛奶,偷喝其他同学的水等。李冬梅家访时发现,孩子父亲在外地打工,妈妈长期患病,小冬基本上自己照顾自己,更不用说家庭教育了。此后,李冬梅每个周末提前到校,帮小冬洗衣服,整理床铺以及给他讲解如何做人的道理。几个月后,当干净文明的小冬出现在大家的视野时,大家都惊叹不已,并询问其变化缘由,这个特别的孩子说了句:“老师,像妈妈。”

去年冬天,李冬梅在查寝时发现小辉冻得蜷缩成一团,原来是被子太薄,于是她把女儿的新棉被送给了这个学生。丈夫打趣她“对学生比对闺女亲”,她却红着眼圈说:“孩子爹妈不在身边,我不疼他谁疼他。”这样的温暖时刻在她14年教学生涯中随处可见:给寄宿生缝补衣服、帮困难家庭孩子申请助学金、在暴雨天把伞让给学生自己淋雨回家……家长们都说:“把孩子交给李老师,比亲妈带着还贴心。”

用耐心浇灌成长的幼苗

李冬梅深知,乡村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耐心。38岁的她,既有年轻人的活力,又沉淀了岁月的从容,总能用最温柔的方式等待花开。

小宇三年级时,拼音基础还几乎为零,上课从不举手,作业本上满是涂鸦。李冬梅发现他喜欢跟着校园里的广播唱歌,就把拼音编成儿歌,用山里的溪水、鸟鸣当伴奏,每天午休时教他唱。她还特意让小宇当“领读员”,带着大家读课文里的拟声词。半年后,这个曾经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工整的孩子,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针对乡村孩子普通话不标准的问题,李冬梅创新出“三级朗读法”:先用方言讲课文故事,再逐句教普通话,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她在教室后墙开辟“进步树”专栏,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用彩叶贴纸记录。学生小可说话结巴,李冬梅让她每天课前领读古诗,从五言到七言,从一句到一首,两年后小可竟能在全校朗诵比赛中获奖。

用匠心搭建教育的阶梯

李冬梅深知,乡村教育不能只靠爱心,更需要专业的匠心,她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

2021年,李冬梅参加了县里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回来后就琢磨着把新技术带进课堂。她自费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利用周末向其他教师请教先进的数字化教学以及PPT的制作,把课文里的场景做成动画。学生们说:“李老师的课,像看动画片一样有趣。”

后来李冬梅当上了教科室主任。她立足校本教研,带领教师提升教学研究水平。牵头策划校级教研活动10余次,涵盖新课标解读、高效课堂构建等主题,推动教师团队共研共进。自主研讨微型课题2项,其中1项获县级一等奖。指导教师申报各类课题10人次。组织“青蓝工程”“教学技能比武”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8名教师在县级赛课中获奖,不少教师都成了教学骨干。2023年9月她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

教育就像种庄稼,急不得,要慢慢等。正如李冬梅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愿做大山深处的一株向日葵,永远朝着孩子的方向绽放。”

来源:月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