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制药特许权投资的主要玩家Royalty Pharma近来动作频频。在8月底与百济神州达成8.85亿美元首付款交易后,9月2日,其与Zenas BioPharma公司达成最高3亿美元的交易,换取该公司在研自身免疫疾病双功能单克隆抗体obexelimab净销售
文 周雪雯 综合编译 医药经济报
生物制药特许权投资的主要玩家Royalty Pharma近来动作频频。在8月底与百济神州达成8.85亿美元首付款交易后,9月2日,其与Zenas BioPharma公司达成最高3亿美元的交易,换取该公司在研自身免疫疾病双功能单克隆抗体obexelimab净销售额的部分特许权使用费。实际上,不只是Royalty Pharma,KKR等大型投资公司正在持续关注相关动向,特许权交易有望再次风靡医药行业。
近年来,欧美资本市场形势严峻,生物技术公司可能逐步趋向签署特许权使用费交易。不过,这种替代性融资方式的流行不仅源于募资压力,还与更好的定价和参与者数量的增加有关。
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行业媒体Scrip梳理发现,特许权融资交易增长了15%,按照目前的节奏,有望超过去年的水平。Scrip追踪到今年上半年共有14笔此类交易,高于去年同期的13笔。根据Biomedtracker的数据,2024年完成的医药类特许权交易超过27笔,而2023年约24笔。
整体来看,特许权交易量近年来稳步增长。Evaluate数据显示,2024年,在已经进入创收阶段的药品中,与此类交易挂钩的创收药品比例升至15.7%,2023年这一比例为15.3%,2015年则为12.4%。
特许权交易是售卖产品未来的销售分成,不涉及药物研发或销售权的转移,风险相对更低。跟踪这一领域的专家指出,过去3年,随着买家数量增加,市场也趋于成熟。仅在2024年,特许权交易市场最大的投资方Royalty Pharma便获得了27.8亿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这些收入来自罗氏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药物Evrysdi和福泰制药的囊性纤维化产品组合。
一些投资巨头也加入其中。7月30日,投资巨头KKR宣布完成对HealthCare Royalty Partners多数股权的收购,加入包括黑石集团及多家专注于特许权交易的公司行列。HealthCare Royalty Partners公司亦是药物特许权投资主要玩家,侧重中后期管线资产,投资组合跨越神经病学、胃肠病学、疫苗和抗感染药、肿瘤学、血液学和罕见遗传疾病等领域。
Gibson Dunn律师事务所和BridgeBio的一位高管表示,投资者数量的增加正在帮助卖方实现更高性价比的交易。Gibson Dunn生命科学业务组联席主席Ryan Murr表示:“市场正变得更高效,定价区间越来越紧。”该律所在今年已担任多宗特许权交易的顾问。
Murr进一步指出,大约5~10年前,如果一家公司想出售一项资产,可能只会收到少数几份竞标,且出价差距很大。但由于现在供给方的数量更多,报价往往更集中,也更有利于卖方。这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鼓励更多卖方把资产出售。
BridgeBio公司的战略财务和投资者关系高级副总裁Chinmay Shukla则表示,不断增长的资本池及更多高质量资产进入市场,生物技术公司获得了更具吸引力的定价。Shukla补充道,许多公司选择特许权交易,是因为可以筹集到可观资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可以肯定的是,融资环境确实有效地推动了医药类特许权交易的需求。特许权交易赛道玩家Xoma Royalty和Ligand Pharmaceuticals的高管在5月的HC Wainwright会议上表示,过去几个月来,寻求其帮助的特许权交易数量急剧增加。Royalty Pharma也承认,当今的融资环境有益于特许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Ligand Pharmaceuticals投资和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Paul Hadden在会议上表示,公司接到多次主动咨询,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达到特许权交易的条件。大部分达成的交易集中在后期资产,Royalty Pharma和投资激进等大玩家主要看重已商业化或接近上市的产品;但在过去几年中也出现了愿意承担更多风险,进行早期资产特许权交易的公司,如Xoma。
与此同时,生物技术公司的融资需求预计会不断增加。据杰富瑞分析师估计,目前美国公开市场约有725家“烧钱”的生物技术公司,其中许多公司的市值低于现金储备。
转自2025年第35期《医药经济报》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