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国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孔龙入职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消息引发关注。3月31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已不可查看孔龙的个人简历。该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他最近确实很火”,学院出于诸多考虑,将孔龙个人简历撤下。
近日,美国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孔龙入职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消息引发关注。3月31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已不可查看孔龙的个人简历。该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他最近确实很火”,学院出于诸多考虑,将孔龙个人简历撤下。
孔龙的火,其来有之。从此前公开的简历来看,孔龙2007年-2011年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专业方向为微电子学,此后于2011年-2016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电子工程学硕士、博士。毕业后,他入职美国甲骨文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2017年-2024年,担任美国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
如此优秀的人才回国从事教育事业,自然令人感到欣喜。不过,对于其“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的身份,却有网友提出了质疑。有长期关注苹果公司的业内人士指出,作为科技巨头的核心高管职位,人员变动通常会有公开披露,但苹果公司近期未发布相关公告,且官网“管理层”页面及公开资料中均无孔龙的任职记录。
另有网友通过英文检索发现,苹果官网中“首席工程师”(Chief Engineer)相关信息指向其他高管,而孔龙的领英页面仅显示其在苹果担任“Wireless”相关职位,未提及“首席工程师”头衔,因而推测可能存在职位名称的“过度翻译”或信息误导。
对于将孔龙的简历撤下,其所在学院称,是“出于诸多考虑”。这其中,网友的质疑,应是考虑之一。但“一撤”是否能够“了之”,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既然公示,就意味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孔龙既是学校的教师,就应该像其他教师一样,有完整的简历。事实上,无论从保护教师的角度,还是站在尊重事实的立场,复旦大学都有必要对质疑给予正面回应。
真金不怕火炼。顶尖人才归国,我们乐见其成,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学术,是求真的事业,科研,来不得半分虚假。弘扬科学报国的传统,也一定要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对于学者来说,求真务实的风范,应该贯穿于治学的全过程,而真实对待自己的经历,不美化,不虚饰,一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
互联网时代,公众对真实性的追求和期待更高,获得信息的渠道也更广泛。网友的质疑,若是有道理,则需要进一步核实教师的简历,查明其中流程。若是无根据,也应该条分缕析地说明情况,以正视听。如此简单地“撤下简历”,只能引来更多的质疑,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快速、精准地回应,复旦大学应该拿出应有的担当。
来源:锦观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