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个女儿,过去村里人笑我“老绝户”,如今逢年过节都来拜访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16:23 3

摘要:当年我差点就成了村里的老光棍,年轻时我家里穷,爹娘又走得早,就靠几亩薄田过日子,三十出头了都没人肯嫁给我。

来自网友王建国投稿的故事:

我叫王建国,今年73岁。

当年我差点就成了村里的老光棍,年轻时我家里穷,爹娘又走得早,就靠几亩薄田过日子,三十出头了都没人肯嫁给我。

村里跟我一般大的,他们的孩子要么会打酱油了,要么都上初中了,可我还是孤身一人。 那时候走在村里,总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你看那建国,这辈子怕是要打光棍了。”“没爹没妈没家底,谁家姑娘愿意跟他?”

我听着心里不是滋味,却也没辙,只能闷头干活,盼着能有个转机。

直到我34岁那年,邻村的亲戚给我介绍了个姑娘,她叫秀兰。

见面的时候我才知道,秀兰是个哑巴,不会说话。亲戚跟我说,虽然秀兰不会说话,但为人老实又勤快,我要是不嫌弃,这门亲事就算成了。

换做其他人,肯定会嫌弃,可那时候的我哪还敢挑?有人愿意跟我过日子就不错了。

就这样我娶了秀兰,婚事办得很简单,就请了几个亲戚吃了顿饭,但连件新衣服都没给秀兰买。

可秀兰也不抱怨,每天除了跟着我下地干活,家里的一切都是她操持。自从有了她,我感觉生活都有了奔头。

虽然她不会说话,也没有别人媳妇那么好看,但她那夫唱妇随的样子,让我心里满是满足和温暖。

婚后第二年,秀兰给我生了个大女儿。第一胎是女娃,我多少有点失望,总觉得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生个儿子才能更争气。

大女儿出生后,我对秀兰寄予厚望,买了不少补品给她吃,盼着能添个儿子。

谁知第三年秀兰又生了个女儿,到了婚后第六年,第三胎还是女儿。

连生三个女儿,当时在村里炸开了锅,闲言碎语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你看建国,三个丫头片子,这辈子算完了。”“老绝户啊,以后连个上坟的人都没有。”“等丫头们嫁出去,他就成孤家寡人了。”

这些话听着刺耳又心酸,有时候我忍不住跟秀兰念叨,她却拉着我的手,指着三个女儿,又指了指自己,意思是有她和女儿在,啥都不用怕。

我看着秀兰坚定的眼神,心里的委屈就少了些,想着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得把日子过好,把女儿们养大。

可日子并没有那么好过。秀兰生了老三之后,身子就垮了,干不了重活。家里的重担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要养活四口人,还要供三个女儿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家里拮据就算了,我在村里还被孤立。那时候村里开大小会议,从来没人叫我;就算我主动去了,也没人给我让地方,只能站在角落里,像个外人。

那年村里分荒地,按人头和户数算,家家户户都盼着能分块平整、离水源近的地。轮到我时,村干部张书记却给我划了一块紧挨着乱石岗的二分地。

我当时就急了,直接质问他:“别人最少都分了半亩,凭啥我就分二分?还这么偏僻?”

张书记却高高在上地说:“你就一个人干活,秀兰又是个哑巴,三个丫头片子还小,分多了你耕得过来吗?再说了,你就一户,没儿子撑门户,要那么多地干啥?”

我气得浑身发抖,想再争辩,围过来的村民却要么别过脸,要么劝我:“建国,算了吧,你这情况确实种不了太多地。”

我看着他们躲闪的眼神,心里一下子凉透了——他们不是觉得我耕不动,是打心底里觉得我没儿子,不配分好地、多分地。

从那以后,我们家就像被村里划了道无形的界线。

村里开会,没人来叫我;谁家办红白喜事,挨家挨户请人帮忙,唯独跳过我家;

就连孩子在村口玩,别家大人见了我家丫头,也会赶紧把自家孩子拉走,生怕“沾了绝户的晦气”。

更让我心疼的是女儿们的童年。大女儿上小学时,有同村小孩编顺口溜笑她:“没哥没弟老绝户”。

我原以为等女儿们长大、能自己挣钱了,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可命运偏要跟我作对。我48岁那年,秀兰突发重病,从发病到去世不到两个月,人就走了。

秀兰走后,村里的闲言碎语更多了。

有人说:“建国这下更惨了,老婆没了,三个丫头还得花钱,这辈子没指望了。”

还有人劝我:“建国啊,把丫头们早点嫁了吧,换点彩礼,你也好养老。”

我听了特别生气,丫头们是我和秀兰的心头肉,我怎么能把她们当商品卖了?

我跟那些人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会供丫头们读书,她们想读到哪,我就供到哪。”

从那以后,我更拼命地干活。白天在地里忙活,晚上就去镇上的砖厂搬砖,有时候还帮人拉货。

三个女儿也特别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从不跟别人比吃比穿,放学回家就帮我做家务,大女儿还主动承担起照顾两个妹妹的责任。

大女儿学习尤其好,高考时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送她去上大学那天,走在村里的路上,不少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甚至有人酸溜溜地在背后说我走了运。

后来二女儿和三女儿也相继考上了大学,二女儿学了医,三女儿读了财务专业。

毕业后,大女儿成了中学老师,二女儿进了市医院当医生,小女儿去了银行上班。

从参加工作那天起,三个丫头就没断过给我钱:大女儿每个月寄五百,二女儿寄六百,小女儿寄八百,还总叮嘱我别省着花,该吃就吃、该穿就穿。

我把一部分钱存起来,剩下的买些肉和水果,偶尔给邻居家的孩子分点,那时候开始,村里人的态度,慢慢就变了。

但真正让我在村里“抬起头”的,是三个丫头嫁人那几年。

15年前,大女儿嫁给了在国企当技术员的女婿,一次性给了五万九的彩礼。

在当时的村里,这数目算得上惊人。毕竟那时候我们那的彩礼普遍也就一万左右。消息一传开,村里人都惊呆了,说:“没想到建国的大丫头这么有出息!”

过了三年,二女儿嫁给了在区里上班的女婿,彩礼给了八万。那天女婿提着彩礼来我家时,不少村民都围在门口看,张书记也来了,笑着说:“建国,你可真是好福气,二丫头也这么有出息!”

我笑着回应,心里却想起当年分荒地的事,只觉得恍如隔世。

最让我惊喜的是小女儿。8年前,她嫁给了做建材生意的女婿。提亲那天,女婿开着豪车到家门口,还拿了22万彩礼给我。村里人见我三女儿嫁得好,之后看我的眼神彻底变了,全是羡慕和讨好。

以前总骂我“老绝户”的邻居李婶,也换了副模样,三天两头给我送菜送鸡蛋,甚至还想给我介绍个老伴。

三个女儿结婚后,除了每月给我寄钱,7年前,她们三姐妹还凑钱给我在老家盖了一栋二层半的小洋楼。

那是我这辈子见过、住过最豪华的房子。外墙贴了米白色的瓷砖,窗户是双层隔音的,地板通铺的瓷砖,客厅摆着真皮沙发和大电视,厨房是整体橱柜,卫生间装了热水器和马桶,连院子里都铺了防滑砖,种上了花草。

村里人来看过之后,更是又酸又羡慕,总拿我家三个女儿跟自家儿子比,琢磨着为啥我家丫头能这么有出息。

搬进新楼后,我家的门槛就没断过人。尤其是逢年过节,乡亲们都提着礼品来拜访:有的请二女儿帮忙挂号看病,有的求大女儿给孩子辅导功课,有的想托我小女婿找份工作。

以前那个高高在上的张书记,也常来我家坐,经常搞得我家像个“村委会联络点”似的。

现在的我,没进城跟女儿们养老,一直住在老家这栋小洋楼里。每天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看看书,村里常有人来我家聊天、喝茶、打牌,日子过得特别惬意。

有时候,看着家门口来来往往的乡亲,再想起当年他们笑我“老绝户”、孤立排挤我的样子,我总会忍不住笑,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到头来我竟成了他们最羡慕的人。

所以说到底,生男生女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孩子教育好。只要孩子有出息、懂孝顺,就算没有儿子,一样能过得幸福,一样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来源:老叶说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