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统战聚力 绘就亲清政商同心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16:25 1

摘要:近年来,平阳县万全商会坚持以“抓党建、强引领、促发展”为主线,以“七彩商会”党建品牌为引领,积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搭建政企沟通连心桥,推动会员企业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已成为温州市规模领先的商会综合体。先后获评全国“四好”商会、浙江省百家示范商会,相关经验入选全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慧

近年来,平阳县万全商会坚持以“抓党建、强引领、促发展”为主线,以“七彩商会”党建品牌为引领,积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搭建政企沟通连心桥,推动会员企业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已成为温州市规模领先的商会综合体。先后获评全国“四好”商会、浙江省百家示范商会,相关经验入选全国百佳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并获得温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助力万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2亿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镇域经济500强。今年7月,成功承办全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现场会。

通讯员供图

暖心服务赋能 统战聚力优化营商环境

据悉,万全镇始终与企业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以增值服务优化企业体验,全力以赴推动政企双向奔赴,持续增强企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他们分别从集成化助企服务,闭环化诉求办理,全周期员工关怀三方面着手,整合11个部门60多项服务资源,引进律师、税务师、会计师及环评、安评等专业机构入驻,累计提供助企服务超万次。构建“1+X”跨境电商选品矩阵,联合时尚家居潮流馆、共富联营店打造选品中心,引入浙江国贸数字等30家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全球开店、人才培训、供应链搭建等全流程服务。创新涉企“四色清单”闭环处理机制,每月召开政企恳谈会,通过驾驶舱动态跟踪办理进度,累计解决企业用地、用工、审批等诉求300余项。随着机制持续优化,企业关注点已从征地扩容等“大事”,转向门牌安装、员工快递等“关键小事”,服务精准度持续提升。打造租房服务平台,以“中介+物业+保险”三合一模式管理出租房万余间,实现租前整改、租后巡查“零隐患”。联合帅帅电器、中科包装等企业推出租房补贴政策,惠及大量新居民。建成新居民服务驿站,每周开展手工、插花、亲子等活动,提供子女课后辅导等服务,推动快速融入。创新“摆摊一件事”管理模式,在5个路段设置156个固定摊位,依托“摊有序”应用实现线上申报审批,带动300多名新居民灵活就业。建立乡缘调解室,联动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吸纳8名云贵川籍专职调解员,运用“听、询、访、谈、调、跟”六字工作法成功调解纠纷166起,覆盖企业235家、新居民超6500人。

通讯员供图

党建引领铸魂 统战协同夯实发展根基

据万全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商会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统一战线团结凝聚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真正成为企业信得过、靠得住的“娘家人”。

商会深化“七彩党建”品牌,持续完善“红覆盖、紫示范、金帮扶、橙教育、绿创新、青清廉、蓝传承”七彩党建体系,推动145家会员企业建立党支部,建成标准化“六有”党建阵地80余个。通过“师徒结对”“新生代联谊会”等机制,助力40名新生代企业家实现“政治+事业”双传承。

构建联动服务体系,积极发挥统战纽带功能,组织政企、银企对接活动,帮助17家企业解决21项发展难题。推动会员企业间合作共赢,为万联等5家企业带来超1000万元新订单。构建“1+7+N”共富工坊矩阵,引导企业建成23个共富车间、46条共富生产线,覆盖15个村社,形成“企业接单、车间生产、村民参与”共赢模式。

创新以商养会路径,成立温州惠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动时尚城市客厅、潮流馆和共富联营店,吸引121家会员企业入驻,展示产品超2000种,年接待团体游客50余批,带动营收超300万元,有效反哺商会运营。

加强合规经营引导,开设“商会党建微课堂”,每月组织财税、法律等专题培训,开展“以案释法、庭审旁听”警示教育活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守法经营的民营经济生态。

通讯员供图

集群协同创新 统战赋能产业共赢共荣

据了解,此外,万全商会还积极团结引领会员企业错位发展、协同创新,初步形成印包装备、汽摩配、时尚家居三大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精耕细作、联动发展的特色路径。

商会细分赛道多元发展,引导企业分工协作、避免同质竞争。印包产业已形成超100种产品线,涵盖纸容器设备、标签印刷机、丝网印刷机等;时尚家居产业包括按摩器具、门窗配件、锅具、日用品等门类;汽摩配产业覆盖刹车、电喷、减震器等上百种产品。

在产业链上协同共赢,推动企业共享工艺改进、新技术情报等资源,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2019年创建的省级高端印包装备智造小镇已集聚产业链企业265家,一批龙头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引领产业智能化升级。

依托浙江理工平阳研究院、温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平台,推动49家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全镇研发强度突破4.2%。产品入选国家首台(套)2个、省首台(套)14个,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38家。77家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以占规上38%的数量贡献了85%的研发投入,平均研发强度达4.52%,持续推动“两新”深度融合,真正意义上做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