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中国品牌占据前四,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解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6:08 1

摘要:2025年第二季度,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全球市场报告揭示了一个显著的产业变局:在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份额前五名中,中国品牌占据四席,石头科技以20.7%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一,科沃斯、追觅、小米紧随其后,而曾经的行业鼻祖iRobot仅以7.9%的份额勉强

2025年第二季度,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全球市场报告揭示了一个显著的产业变局:在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份额前五名中,中国品牌占据四席,石头科技以20.7%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一,科沃斯、追觅、小米紧随其后,而曾经的行业鼻祖iRobot仅以7.9%的份额勉强维持第五位。

这一格局背后,是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和市场响应速度上的全面突破,同时也离不开国内高校在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上的系统性支撑。​

中国扫地机器人产业的全球崛起堪称制造业升级的典范。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量达603.6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1.7%,其中科沃斯、石头科技、追觅、云鲸与小米五大品牌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五大品牌中有四个同时跻身全球销量前五,形成了“国内市场深耕+全球市突破”的双轮增长态势。​

全球市场的竞争态势更为激烈。IDC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累计出货量达1126.3万台,同比增长16.5%。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中国品牌实现了集体突围:石头科技以20.7%的份额领跑,科沃斯(13.9%)、追觅(12.3%)、小米(10.1%)分别占据第二至第四位,形成了对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式掌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iRobot的持续衰落,这家创办于1990年的行业先驱,股价已从最高点的197美元跌至3.14美元,市值不足1亿美元,2022年寻求卖身亚马逊未果的困境更是其式微的明证。​

中国品牌的全球突围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和用户洞察三重优势的集中爆发。以全球份额第一的石头科技为例,其成功的核心在于持续的研发投入与精准的技术突破:2019至2023年间,研发费用从1.93亿元增长至6.19亿元,累计获得知识产权2435项,其中发明专利218项。

公司在北上深等地设立的光电研究院、AI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基地,实现了多个行业“从0 到1”的突破,包括世界精度最高的LDS激光测距模组和自研SLAM室内定位导航算法。​

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能力构成了中国企业的第二重优势。长三角地区形成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涵盖了从传感器、芯片到精密机械的完整产业链,使中国企业能够将新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缩短至iRobot的一半以下。

这种快速迭代能力让中国品牌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比如石头科技率先推出的可视化地图、双目视觉避障技术,以及创新性的震动+升降拖地模组,都是技术快速转化的典范。​

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则是中国企业的第三重竞争力。与iRobot固守高端市场不同,中国品牌构建了覆盖高中低端的产品矩阵:科沃斯主打高端旗舰市场,石头科技聚焦技术创新,小米则凭借生态链优势占据性价比市场,追觅通过高速数码马达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这种分层策略让中国品牌能够满足全球不同市场的需求,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实现规模效应。​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离不开高等教育体系的支撑。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排名显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58.7分位居榜首,哈尔滨工业大学得分是57.9分,排名第二位。东南大学以56.1分,排名第三位。

浙江大学以55.1分,排名第四位。东北大学以54.9分跻身前五。这些高校在机器人感知、智能算法、工业控制等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从学科实力看,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表现尤为关键。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获得A+评级,这些院校在控制理论、智能系统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导航控制、路径规划等核心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工业大学等非“双一流”高校在机器人控制领域表现突出,体现了我国机器人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高校的课程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了机器人驱动与控制技术、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学分占比达28.4%,涵盖从机器人结构设计到智能算法实现的完整知识链。

江苏理工学院则立足长三角产业需求,形成了“能设计、精控制、会集成”的培养特色,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对于有意报考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建议采用“三维选择法”:首先关注学科实力,参考校友会排名和学科评估结果,选择在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等领域有优势的院校;其次考虑产业区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高校如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依托区域产业集群优势,能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最后结合个人兴趣,若倾向工业机器人方向可重点考虑东北大学、哈工大,对服务机器人感兴趣则可关注浙江大学、北航等院校。​

实践能力培养是机器人专业学习的关键。积极参与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等赛事能显著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该赛事已培养近10万名青年工程师,大疆等企业更设有专属招聘通道吸纳赛事优秀人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与 ABB、KUKA 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在长三角地区供不应求。​

中国扫地机器人企业的全球领跑,本质上是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作用的结果。从高校实验室的算法优化到生产车间的精密制造,从消费市场的需求洞察到全球市场的渠道拓展,中国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

对于未来的从业者而言,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方向,在机械设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打下扎实基础,将能充分把握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历史机遇,参与到这场由中国引领的全球产业变革之中。

来源:史海流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