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远征军浴血抗争的百岁老兵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15:56 1

摘要:1925年9月13日,李建树出生在莲花县一个农民家庭,6岁时父母先后去世。在他的童年记忆里,虽然家贫,但年迈的祖父母从未拖欠过学费,还常与他讲读书报国的故事。

他是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日寇侵华国难当头,投笔从戎考入中央防空学校;

他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从云贵高原一路辗转至缅印边境,目睹日寇血腥屠杀的残暴,亲历中国远征军在异国他乡的浴血奋战;

他在尸山血海中九死一生,却被迫参加国共内战;因不愿同胞相残,他假借请假毅然回乡务农。

如今,这位百岁的老人李建树,在萍乡莲花县闪石乡渭下村,儿孙绕膝,安享晚年。

今天,笔者带大家一起回顾李建树老人和那段令人热血澎湃的人生往事。

中共中央颁发给李建树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奔赴国难:从热血青年到全能尖兵

1925年9月13日,李建树出生在莲花县一个农民家庭,6岁时父母先后去世。在他的童年记忆里,虽然家贫,但年迈的祖父母从未拖欠过学费,还常与他讲读书报国的故事。

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全国各地正招收远征军。消息传到莲花县,一批知识青年学生决定弃笔从戎。正在莲花行键中学读书,年仅17岁的李建树也毅然报考中央防空学校(贵阳),并被高射炮专业录取。

随后,和李建树一批的青年学生跟随部队从莲花出发,转战广西、金城江,最终抵达贵州南鹿山接受军事训练。一路上,虽历经千辛万苦,但抱着一颗保家卫国的决心,他们毅然踏上这不平凡的抗战之路。

在1年多的学习训练时间,李建树迅速掌握了捷克罗通20高射炮、苏式762高射炮等防空武器的使用方法。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身体素质过硬,1943年,李建树被转入通讯无线电专业接受侦察、观测和无线电设备的训练,成为中央防空学校少数掌握高射炮武器和无线电通信的“全能型”学员。

1944年11月,中国第四战区、高射炮兵第三区及防校所属高炮43团、47团在贵阳麻尾镇南平小学召开防空军事会议时,遭24架日军飞机突袭。军训部步兵监部中将副监陈克球,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少将处长王辉武,淞沪抗战名将、高炮第三区少将司令官岑铿,43团上校团长林泽寰等200余名官兵当场牺牲,6000多名群众伤亡。

日军暴行累累,惨案震惊中外。亲眼目睹老师和同学们接连遇难,李建树与其他活下的同学纷纷请战,期盼早日奔赴战场,手刃日寇报血海深仇。

志愿者聆听李建树的抗日故事。刘清华/摄

血战异国:在尸山血海中艰难取胜

1945年1月,毕业后的李建树被编入原国民党贵阳陆军通信兵独立第三营九连服役。中缅会战后期,李建树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集团军第53军130师任独立第3营上尉副官,旋即投入畹町攻克战等旨在打通中印缅交通线的系列战役中。

李建树回忆说:“当时部队都是美式装备,每个营都有说英文的美国教官,每个连队都配备了汤姆逊冲锋枪、水冷式重机枪、迫击炮和火焰喷射器,作为独立防空营他们还额外配备了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由美国教官指导使用。”

1945年1月27日,53军与驻印度的新1军在畹町胜利会师。日寇第18、第56、第2师团被全歼,第30师团亦被重创,中印缅交通线彻底贯通。

提起这场战斗,李建树沉默许久,红着眼眶说道:“我们3万多人,有2万多人为了抗日牺牲在缅甸,每个营都被打残了建制。牺牲的战士埋不赢,天气又热,长官怕会有瘟疫,就让我们用汽油烧,太惨了,实在是太惨了。”据统计,53军远征缅甸抗日阵亡将士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留下了姓名和石碑。

在高黎贡山,一场惨烈之战让他铭记终生。“贡山公路是唯一的通路,日军在路边设了两个工事掩体,”李建树回忆时,声音低沉却清晰,“2男1女躲在暗堡里,用重机枪向我们疯狂扫射。敌暗我明,我方士兵不断倒下,一个多团的兵力几乎折损殆尽。”

老人眼中透着悲痛,仿佛又看到了战友们一个个倒下的场景,“不断有人倒下,身边的战友转眼就没了。”但战士们并未退缩,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最终撕开了敌人的防线,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李建树的奖章。

和平不易:拒绝内战毅然返乡务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53军被派遣到越南,接替60军在越南河内市、海防市等地的驻防防务,并接受当地日军投降。

“命令来得很急,时间很紧,我们在满是荆棘的原始森林里急行军,带的草鞋全部都磨破了,脚上的血泡痛的失去知觉,差不多7天没看到水源,两指宽的旱蚂蟥掉到身上吸血,瘴气很毒,很多人和小鬼子打仗没有死,最终却没有走出这片原始森林了。”说起这些,李建树一声长叹。

“我们师当时派驻在海防受降,到海防后就命令日军交出武器,离开军营集中看管,看到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如丧家之犬一般,那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这辈子都难以忘记。”李建树情绪激动,眼中闪着光。

自1942年进入中央防空学校以后,李建树就再没回过家乡,原以为抗战胜利后能回家光宗耀祖,却不想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将53军调往东北作战。李建树想不通,好不容易打跑了日本人,为什么还要自己人打自己人。

后来,在和新婚妻子商量后,李建树大胆决定以请假回乡探亲的名义脱离国民党军,坚决不参加内战,于是回到家乡后务农,直至今天。

如今年近百岁的他,依旧精神矍铄。他身材瘦弱,个头不高,可当挺直腰板时,军人的刚毅气质便展露无遗。有一次,志愿者们去他家看望,在离他家几百米的路口,就远远看见老人笔挺地站在家门口行军礼。那标准的军礼,瞬间让人肃然起敬,岁月从未磨去他的军人本色。

李建树观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程颖/摄

得知国家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还会举行大阅兵。9月3日一大早,李建树便起床收拾干净,戴好奖章,在莲花县闪石乡政府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乡政府办公室,由工作人员帮忙打开电脑,在屏幕前观看大会盛况。

“我替牺牲的战友看到了国家终于富强起来,”观看完阅兵仪式的李建树老人眼含热泪,万分感慨,“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每天可以看看电视,听一听新闻。国家还记得我这个老兵,还给我送来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章。”

每一个为民族独立而战的生命,都值得永远铭记。李建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提醒着我们:“我们为着博爱、平等、自由,不惧任何的牺牲。”

来源:当代江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