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江西景区山上,拍到捕猎豹猫的奇怪动物,豹猫只能被动防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3:44 1

摘要:视频内容是两只野生动物对决的画面,视频拍摄者表示他能认出其中一只是豹猫,因为特征非常明显,外形和体型似家猫,毛色基调是淡黄色,身上有很多深色的铜钱的斑纹。而另一只动物,拍摄者表示不认识,他怀疑是黄皮子,也就是黄鼠狼。

信息来源于网络,Thai National Parks,AnimalDiversity。

不久前,游客在江西吉安的某处风景区游玩的时候,他偶然遭遇了整个旅游期间最有趣的事情,用手机记录并发布到网上后,我们也有幸跟他分享这一个罕见的场景。

视频内容是两只野生动物对决的画面,视频拍摄者表示他能认出其中一只是豹猫,因为特征非常明显,外形和体型似家猫,毛色基调是淡黄色,身上有很多深色的铜钱的斑纹。而另一只动物,拍摄者表示不认识,他怀疑是黄皮子,也就是黄鼠狼。

我不卖关子,另一只动物并非黄鼠狼,而是同属于鼬科物种——黄喉貂。黄喉貂的特征其实也是很明确,只是它的知名度可能不及豹猫。黄喉貂的身体很长,尾部极其发达,长度几乎等同身体,于是就显得四肢很短。它们的头部、四肢、足背和尾与体背都是黑褐色,而胸部,腹部和颈部这一圈的区域却是淡黄色的,颜色区分很显著。

黄喉貂围着豹猫转圈,正在寻找机会进攻,而豹猫则始终保持面朝黄喉貂,并弓起后背展示出威胁的姿态,可以看出此时的进攻方是黄喉貂,豹猫只能被动防守。突然黄喉貂暴起,冲向豹猫,用尖牙企图咬住豹猫的后颈;豹猫也不甘示弱,同样冲着对手的后颈咬去。双方都没有得手,又退回了对峙模式。

但豹猫始终是在防备警惕,不知道是正在找机会,还是真的落入了下风。黄喉貂恼人地不断打转,局势相当焦灼,旁观者也不由得捏一把汗。

又一次缠斗之后,视频戛然而止。战斗的最终结局我们不得而知,究竟谁会获胜?最后我们再来分析,先稍微介绍一些黄喉貂吧,关于豹猫已经写过很多文章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我主页搜“豹猫”,内容不少。

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是一种在亚洲分布较为广泛的物种,在我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二级野生动物,我国民间对其的俗称有:青鼬、蜜狗、黄腰狸、黄腰狐狸等等。我总喜欢提到俗称,是因为这些俗称往往包含其外形特征,是老百姓对它们的认知的概况,这些知识点非常有趣。

黄喉貂是旧大陆最大的貂,雄性体长50~72厘米,重2.5~5.7公斤;雌性体长50~62厘米,体重1.6~3.8公斤。其毛发颜色分布特征我们已经说过,说些其他的特点。它们的四肢相对较短而结实,脚宽。耳朵大而宽,但短而尖圆。脚底覆盖着粗糙而柔韧的毛发,但趾骨和脚垫裸露,爪子上的毛很薄。肛门腺有两个不寻常的突起,可用于分泌一种气味强烈的液体,用于防御目的。

黄喉貂首次被记录是在1781年,托马斯·彭南特 (Thomas Pennant) 在其《四足动物史》(History of Quadrupeds)所记录的,当时他黄喉貂命名为:“白颊鼬” 。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动物学家对黄喉貂的存在都是表示怀疑的,直到1824年,另一位动物学家托马斯·哈德威克 (Thomas Hardwicke) 将一张貂皮赠送给东印度公司博物馆。

科学家们认为它可能是最古老的貂种,可能起源于上新世,这一点从其地理分布和非典型颜色可以看出。

黄喉貂的活动范围很广,它们会积极巡视自己的领地,据了解,它们一昼夜可以巡视 10~20 公里。三月降雪后,黄喉貂会限制在树梢上活动。每年发情两次,分别是2月中旬到3月下旬和6月下

旬到8月初。在此期间,雄性会相互争斗以争取雌性。一窝通常有2~3只幼崽。

黄喉貂是非常厉害的猎手,虽然它们体型娇小,但机动性非常强。能在地面飞奔,也能熟练地爬树,能够在8~9米远的树枝之间跳跃。它们的典型攻击方式就是咬住猎物的后颈,然后死死抱住猎物,直至咬断其后颈,就算中途被甩下来,它们也会持续快速咬合猎物造成多处伤口,猎物最后是耗不过黄喉貂致死的。而且它们经常是成对,或者组成小群狩猎,因此成功率更高。

作为杂食物种,它们会吃各种水果,但也会捕食小型物种,包括老鼠、野兔、蛇、蜥蜴、蛋和地面筑巢的鸟类,还有猴子。

它们甚至会以自己体型好几倍的有蹄类动物为食,包括马鹿、梅花鹿、林麝、毛冠鹿、狍子和斑羚等等。有时候也会下山去狩猎人类的牲畜,包括山羊和禽类。

黄喉貂本身几乎没有天敌,但偶尔会在西伯利亚虎和亚洲黑熊的粪便或胃中发现零星的黄喉貂的残骸。

它们自然不可能打赢体型差异如此之大的食肉物种,但打赢豹猫,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2024年1月20日,国外社交媒体INS上的网友@roarwildindia就拍摄到了黄喉貂猎食豹猫的画面,视频中的黄喉貂咬着豹猫的后颈,拖着它走进了马路旁边的草丛。这只豹猫此时明显已经死亡。

豹猫的体长45-65厘米,体重3-7公斤,跟黄喉貂差异不大。它们肌肉发达,具有猫科动物的超强爆发力,爪牙的杀伤人是高于黄喉貂的,但问题是它们依赖突袭战术,瞬间爆发力强,但持久力却是一般。

相比之下,黄喉貂耐力较好,攻击方式以骚扰和持续消耗为主,刚好克制了豹猫。而且黄喉貂经常是团队作战的,独来独往的豹猫难以招架。

它们单打独斗的场景其实不多见,更多的是黄喉貂组队猎食豹猫。比如2016年,婆罗洲雨林中,研究人员观察到3只黄喉貂合作猎杀一只成年豹猫,攻击持续约20分钟,最终豹猫因颈部重伤死亡。我国西南山区红外相机数据记录了多起黄喉貂群驱赶豹猫的影像,部分案例中豹猫主动放弃猎物逃离。

网友@roarwildindia的记录中,似乎是黄喉貂独自拖着豹猫走,但不能排除豹猫是被黄喉貂群杀死,然后被这只黄喉貂叼走的可能性。

因此根据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得知,豹猫跟黄喉貂的对决,往往是以豹猫的失败为结局。不过跟豹猫独自行动觅食的关系不小,相反的,黄喉貂是群体行动。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