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井绪峰教授等人受邀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8.5)上发表有关微纳米超表面器件的综述论文“Review for Micro-Nano Process
近期
中国计量大学师生在科研上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成果多点开花
相继在各领域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
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计量大学教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井绪峰教授等人受邀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8.5)上发表有关微纳米超表面器件的综述论文“Review for Micro-Nano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Microstructures and Metadevices”(2025,2420369)。该论文以我校为唯一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硕士研究生何帅康为第一作者,井绪峰教授为通讯作者。
随着光子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超表面(metasurface)作为突破传统光学元件尺寸限制的革命性人工复合材料,在通信、成像、传感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其通过精准设计的微纳结构实现对光场振幅、相位、偏振态及频率的灵活调控,加工技术的突破是解锁其应用潜能的关键所在。该成果不仅为新型光电子器件研发提供了系统性的技术路线图,更为微纳制造领域的跨尺度集成难题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对推动光学超表面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中国计量大学教师团队在检验检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连续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计量与检验检疫研究所俞晓平团队在检验检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10.7)连续发表两篇研究论文,题目分别为“Bi-model detection of sulfonamide antibiotics using a microfluidic chip-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based on liposome-modified PCN-222”和“Dual-readout fluorescence ‘turn-on’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imidacloprid”。生命科学学院黄海智博士、王建萍博士分别为论文第一作者,俞晓平研究员、叶子弘教授、申屠旭萍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王建萍博士的论文研究了一种荧光“开”的双模式侧向流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应用于吡虫啉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该方法基于荧光内滤效应,以金壳纳米粒子(HGNs)和金纳米团簇(AuNCs@BSA)作为吸收体和荧光供体,利用HGNs的吸收光谱和AuNCs@BSA荧光发射光谱的重叠导致的强内滤效应,有效地将颜色信号转换为荧光信号,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该方法16 分钟内表现出对吡虫啉的荧光和比色响应,荧光和比色模式的检测限分别为 7.8 和 47.8 pg/mL。与传统的金标免疫层析相比,其荧光模式的检测限降低了约 6 倍。该双模式的荧光“开”型免疫传感器对实际样品杭白菊和绿茶中的吡虫啉残留显示出 82.40–113.80% 的良好回收率范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 11.88%,表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本研究成功构建的荧光"开"双模式侧流免疫层析技术,为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筛查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解决方案。
3.中国计量大学教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徐时清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8.5)发表题为“Defect Assisted Multicolor Luminescence in Borosilicate Photonic Glass for High-Level Anticounterfeiting and X-ray Imaging”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我校为唯一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青年教师赵静涛为论文第一作者,雷磊研究员和徐时清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研究团队通过调控玻璃结构,获得了具有双发光中心(Ce3+离子和氧空位缺陷)的多色发光硼硅酸盐玻璃。利用这两个中心的独特发光特性,通过改变激发波长和温度,实现了从紫色到橙红色连续可调的发光颜色。此外,在X射线激发下,这些玻璃具有近年来报道的Ce3+掺杂玻璃中最高的闪烁发光强度之一(达到Bi4Ge3O12晶体的85.69%),并且成像分辨率(11 LP mm−1)与CsI:Tl晶体相当。利用它们的多色发光特性和优异的闪烁发光性能,开发了三维光学防伪方案和X射线成像模型,展示了其实际应用前景。此外,在室温条件下储存两年后,该玻璃的发光强度仍保留了初始值的98%以上,凸显了卓越的发光稳定性。这项工作不仅呈现了一种用于高级防伪和X射线成像的多功能材料,还为硼硅酸盐玻璃设计提供了见解。
来源:中国计量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