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2月27日,根据北京银行公告,杨书剑因工作调动辞去该行董事、行长等职务;紧接着的2月28日,副行长戴炜即被官宣代为履行行长职责;仅一个月之后,戴炜即转正正式接掌这家超4万亿城商行,这也是戴炜时隔两年再次获得提任。
北京银行新任行长人员已正式确定,由副行长、代行长戴炜接任。这也意味着,北京银行告别原行长杨书剑7年掌舵,并正式迎来“戴炜时期”。
图片系北京银行聘任戴炜为行长公告
3月31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聘任戴炜先生为行长的议案》,同意聘任戴炜担任北京银行行长,不过其任职资格尚需取得监管机构核准。
就在2月27日,根据北京银行公告,杨书剑因工作调动辞去该行董事、行长等职务;紧接着的2月28日,副行长戴炜即被官宣代为履行行长职责;仅一个月之后,戴炜即转正正式接掌这家超4万亿城商行,这也是戴炜时隔两年再次获得提任。
戴炜系内部提拔的第三任行长
2013年,“超龄服役”的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辞去行长职务,原副行长张东宁接任。一度被市场称为是北京银行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内部培养、内部接班”。2017年,张东宁升任董事长,10个月之后,原副行长杨书剑升任行长。如今,杨书剑担任行长7年之后转至华夏银行,行长一职继续从行内选拔,并花落副行长戴炜。由此,戴炜也成为北京银行内部提拔的第三任行长。
戴炜是一位从业近30年的银行老将,现年53岁,其在北京银行的职业生涯起步于2009年。时年37岁的戴炜告别招商银行,并以高起点加入北京银行。2009年至2017年,戴炜历任长沙分行副行长、行长;2017年至2023年历任北京银行行长助理、公司业务总监,期间还兼任过城市副中心分行行长、北京分行行长;2023年5月起担任北京银行总行副行长,并于2025年3月开始代为履行行长职责,并于近期正式“转正”。
颇为有趣的是,就在杨书剑履新华夏银行之后,三家市属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和北京农商行)官宣首度公开签署战略合作,将发力科技金融等领域。彼时北京银行代行长戴炜主持此次签约仪式,杨书剑则以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身份出席。此外,机构之家梳理戴炜过往公开活动中发现,其对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和科技金融方向谈论颇多。例如在2024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中,戴炜表示北京银行将以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企业金融需求更需要商业银行秉持“长期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银行管理层自去年底已出现多次变动,多位高管先后离任,此外两位副行长内部晋升。去年11月,北京银行老将徐毛毛和郭轶锋副行长任职资格获准。12月,原北京银行副行长王健因到龄退休辞任。今年1月,北京银行外籍副行长Johannes Hermanus de Wit因工作调动辞去相关职务。
此次调整之后,北京银行高管架构包括:董事长霍学文、行长戴炜,副行长郭轶锋、徐毛毛(兼首席风险官),董事会秘书兼首席财务官曹卓,行长助理梁岩。
昔日城商行之王“腹背受敌”
戴炜接任后的北京银行现状如何?机构之家梳理发现,尽管北京银行总资产规模仍高居同业第一,但不少指标已纷纷落后。作为曾经的城商行之王,也常常被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夺去光芒。
目前北京银行并未披露2024年年报,也未有业绩快报,但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仍呈现出一定的压力。例如,从扩表速度来看,北京银行截止三季度末总资产同比增长9.7%,增速较过往两年(10.8%、10.7%)进一步放缓。此外,以利润增速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净利润增长1.9%,较2022年增速回落1.6pct,更是较2021年回落9.5pct。
横向对比来看,尽管北京银行仍以超4万亿的成绩占据城商行头把交椅,但地位却并不稳固。江苏银行以3.86万亿的规模距离北京银行仅一步之遥。复盘2015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表现来看,北京银行总资产规模累计增长118%,不及江苏银行的199%,更不及宁波银行的328%。以增量的角度来看,期间北京银行资产规模新增2.18万亿,江苏银行增2.57万亿,宁波银行则是新增2.35万亿。
图片系三家银行2015年至2024年三季度末总资产规模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wind
规模的“面子”虽仍能保持,但收入的“里子”却已被超越。就在2022年北京银行收入同比持平,保持原地踏步之际,同年江苏银行收入水平一跃突破700亿,直接与其拉开超40亿的差距,挤下北京银行,一举夺得了A股上市城商行营收首位的宝座。同时,第三名宁波银行也虎视眈眈,不断缩小和北京银行的收入差距。
图片系三家银行2015年至2023年三季度收入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wind
盈利能力方面,2023年北京银行实现全年净利润256亿,和宁波银行差距已经不到1亿。而这盈利表现,在2022年就已经被江苏银行拉开超5亿的差距,并在2023年差距扩大至20亿。
图片系三家银行2015年至2023年三季度净利润情况(亿元)资料来源:wind
除此之外,北京银行似乎更加“负重前行”。截止去年前三季度末,北京银行不良率达到1.31%,不仅高于宁波银行的0.76%和江苏银行0.89%,也超过城商行平均水平1.06%。
作为曾经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城商行NO.1,北京银行现如今面临被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这两个曾经的小兄弟“穷追猛打”的局面,且收入及盈利增长均“辉煌不再”,这背后或许反映的是其在资产利用效率和中间业务布局方面的不足。
当然,北京银行并非束手无策。2022年3月,原北京市地方金管局局长霍学文“空降”至北京银行担任董事长一职。上任之初即提出北京银行转型“大零售、大运营、大科技”的战略,开始精耕细作,推出儿童金融、养老金融丰富产品供给。当然,零售转型倒是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北京银行盈利情况,并贡献中间业务收入,例如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占比已经从2022年的7.5%提高到2024年上半年的9.5%,零售客户也突破3000万户。尽管如此,机构之家认为,目前零售市场或许不再是一片蓝海,北京银行在收入和盈利被超越之后,想靠零售翻盘,这并非易事。
而作为“65后”的霍学文,尽管其在今年再次当选董事长一职,但其今年即将年满60岁,已经到了临退的年龄,或对战略稳定带来一定影响。对于新一届高管团队,北京银行该如何稳固住行业领先位置,强化竞争优势,并寻求突破再回巅峰,将是一场考验。
本文源自机构之家
来源:金融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