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雾如纱,轻笼大别山东麓。3月25日清晨6时许,舒城县舒茶镇石塘村古尖香茶场的茶山上已跃动起星星点点的身影,1350亩茶园迎来今春首采,近千名采茶工身背竹篓,指尖在茶梢间翻飞,露珠从“舒茶早”的嫩芽上滚落,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晨光。
只此青绿 续写茶香
舒城县舒茶镇助力小茶叶变身“致富金叶”
晨雾如纱,轻笼大别山东麓。3月25日清晨6时许,舒城县舒茶镇石塘村古尖香茶场的茶山上已跃动起星星点点的身影,1350亩茶园迎来今春首采,近千名采茶工身背竹篓,指尖在茶梢间翻飞,露珠从“舒茶早”的嫩芽上滚落,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晨光。
图为3月25日,茶农在舒茶镇石塘村千亩茶园里采摘新茶。
60余岁的桂炳风是最早一批过来采茶的村民,只见她手指轻轻一捻,鲜嫩的茶叶便落入茶篓,45元一斤的鲜叶收购价让她日赚两百余元。桂炳风笑着说:“这片叶子金贵着呢,来得早才能采得多、挣得多!”
舒茶镇,这片曾被国家领导人寄予厚望的土地,正在续写着一片叶子的神奇故事。
在舒茶镇,九一六茶园,是一座丰碑,更是伟大领袖和人民深厚情感的结晶。走进茶园,只见十六级阶梯梯田上,一陇陇春茶翠绿欲滴,与万余棵盛开的映山红交相辉映,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你现在看到的满山茶树,当年就是一片石头山坡,第一批建设茶园的老百姓手握手撬等劳动工具,一个接一个地把山坡给凿成平地。”吴福广是土生土长的舒茶镇梅心驿村人,从20多岁进茶场工作至今,他与九一六茶园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情谊。在他的带领下,九一六茶园不仅建立了手工制作车间,还引进了一条清洁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实现年生产名优茶10吨。
园内道路在古树翠竹掩映下曲径通幽;亭台、步道、石刻、水韵移步换景;纪念馆、陈列馆、茶博馆、茶谷小院等一应俱全……今天的九一六茶园已经成为全国百条红色茶旅线路之一,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茶旅综合收入1亿元。然而,正是因为有着像吴福广这样的一群人,不忘初心,身在茶园,心系茶业,九一六茶园才能获得中国最美茶园的美誉,舒茶镇才能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巨变。
“各位茶农请注意,要严格按照一芽一叶采摘……”伴着茶场广播里不间断的提示和轻快悠扬的音乐,茶农们精心采摘着皖西大地的第一片新绿。
“你可别小看这小小的广播,过去在采摘之前扯着嗓门对大家喊,上了茶山有的人转头就忘了,采摘的鲜叶很不标准。现在有了广播循环播放,可好多了。”古尖香茶场负责人吴啟明一边忙着查看茶叶品质,一边介绍说,“今天开采‘舒茶早’是特一级的品质,芽头饱满,叶片鲜嫩,产量应该不错!”
茶产业发展,科技的力量不容小觑。2021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古尖香茶场投资50万元建设数字茶园管理平台,包括智慧茶园种植管理系统、茶园物联网视频监控、气象土壤病电害检测系统、茶叶区块链追溯管理系统等模块,实现了茶园管理“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过去巡山全靠脚力,现在屏幕前就能掌控茶园情况,同时方便人员调度。我们还配备了无人机辅助,进一步监督茶园的生产情况。”吴啟明说,“没有科技加持,就没办法进行科学管理,也没办法提升茶叶品质。”
在古尖香茶场,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智慧茶园管理方面,也体现在加工生产方面:当天采摘的鲜叶经过摊青后,交由4条智能化清洁化加工生产线进行杀青、理条、烘干,一整套流程下来,不需人工操作,使茶场年产量从2万斤跃升至如今的6万斤,同时茶叶品质也得到了保证。
近年来,舒茶镇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在以九一六茶园、古尖香茶场为主的茶叶基地安装诱虫灯300余盏、诱捕器3500多台、粘虫板50000余片,实现有机化管理;投入600余万元建立智能化生产线12条,实现科技化生产。“守得住古法,玩得转新招,才是舒茶人的真本事。”舒茶镇党委书记高瑞稳说,“我们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以‘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茶融合为引领,致力走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不仅发展了乡村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满山茶香亲手制,一日游遍六十年”。清明前夕,记者走进石塘村老茶厂(后改名舒城县向阳山开国茶园),恰遇合肥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王鹏飞正在与茶厂对接研学事宜。
石塘村老茶厂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面积近千平方米,保存了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安徽乃至国内较完整的制茶设备和器具。走进老茶厂体验基地,舒城小兰花揉捻机、杀青炒锅、滚筒杀青炉、提捡理条机、自动风干机等设备映入眼帘,堪称初代制茶机械博物馆。
据安徽舒茶红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邢喆超介绍,2017年以来,公司陆续对老茶厂进行改造,融合红色文化、茶文化和农耕文化,着力打造青少年研学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自然课堂”。
“上午,游客采茶结束后,回到老茶厂切身体验制茶的乐趣;下午可前往沙墩村2000余亩的茶梦花田基地观赏红橙黄粉四色油菜花,在花海中享受春天的美好;夜晚在圈圈地球星空露营基地的帐篷里品茶观星。”石塘村党支部书记陶一玉介绍,该村引进第三方公司,打造集生态茶园休闲体验、旅游观光、茶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
石塘村仅仅是舒茶镇大力发展茶产业的缩影。近年来,舒茶镇以茶产业为依托,以茶文化为引领,全镇建立以九一六茶园为核心,二古尖、天子寨、大小岩等为节点的四大茶区,现有茶园1.2万亩,年产干茶380吨,茶叶综合产值2.25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年增收3000元。舒茶镇正在用一片叶子在青山绿水间沏出茶香四溢的乡村振兴路。
来源:六安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