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三根针”绣出平安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8 15:19 1

摘要:近年来,禄丰市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化为本土化治理模式,用“紧盯人、化解事、管住地”这三根针穿梭于城乡网格,把风险化解在苗头,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安全落实到末梢,织就一幅“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善治画卷。

近年来,禄丰市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化为本土化治理模式,用“紧盯人、化解事、管住地”这三根针穿梭于城乡网格,把风险化解在苗头,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安全落实到末梢,织就一幅“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善治画卷。

“第一根针” 动态干预消隐患

该市聚焦涉法涉诉等12类社会稳定风险重点人群,建立“清单化管理+三色预警”闭环体系,做到“底数清、动向明、干预早”。

地毯式排查,建“电子档案”。依托“网格+警格+N”力量,全市划分3级网格,滚动排查、逐人建档。2024年以来,重点人员“一人一档”电子台账覆盖率达100%,风险等级同步标注、动态更新。

分级式管理,配“专属颜色”。对红色高危人员采取每周“入户走访+心理干预”,对黄色关注人员采取每半月“以医代管+跟踪回访”,对绿色普通人员采取每季度“教育帮扶+常态关爱”。

组合式干预,打“源头补丁”。采取常态化入户:乡镇干部、民警、司法员、网格员“四位一体”,每季度必访。开展靶向普法:缺什么补什么,将“菜单式”课程送进家门。个性化疏导:由心理专家一对一化解心结、稳住情绪。通过“排查—评估—干预—回访”四步闭环,重点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持续下降。

“第二根针” “一案一策”闭环调

该市紧盯15类易发矛盾,建立“1+3+N”联动调解机制。

多元调解,案结事了促和谐。黑井镇的李某某与王某某因滇中引水项目临时征占地块,对地上附着物及土地补偿款6000余元的分配比例争执不下,在多次协商无果后向村委会求助。村委会综治中心随即启动“1+3+N”联动调解机制,邀请司法所干部、驻村法律顾问、村老年协会乡贤组成调解小组。调解小组仅用3天时间就厘清权属,让纠纷圆满化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排查出15类社会矛盾纠纷隐患1449件,已化解1372件,化解成功率达94.6%,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以案释法,调教结合育新风。近日,禄丰市中村乡一起农民工欠薪纠纷调解刚刚结束,普法工作队便带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走进工地,通过案例详细讲解“维权四步法”;在调解赡养纠纷时,工作人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讲解“赡养义务清单”。上半年,依托纠纷调处现场开展“嵌入式”普法831场次,发放资料3000余份,惠及群众近3万人。

培育骨干,固本强基筑防线。动态选拔“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通过“理论培训+实战调解”模式,全市培育了1200余名基层骨干。他们扎根村(社区),既当纠纷调解员,又做法律宣传员,让调解力量常驻一线,将法律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

“第三根针” 立体防控无死角

该市聚焦校园周边、娱乐场所、出租房屋、危化企业等重点场所,打出“清查+管控+制度”组合拳。

铁腕清查,隐患清零。组建由文旅、市场监督、公安、综治等行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检查突击队,对辖区旅馆、烧烤店、KTV、台球室等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突击检查。今年上半年,14个乡镇共开展专项行动105次,处罚违规经营19件次,打处违法行为2件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33处。

“利剑”护蕾,呵护成长。公安机关与教育部门紧密协作,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清理整顿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有序。

智慧赋能,立体防控。依托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强化“雪亮工程”“公安视频综合运用平台”等数据整合。目前全市“雪亮工程”共安装监控探头12261个,实现乡镇、村(社区)、自然村安装全覆盖,其中学校共安装5369个。

记者 闵以荣 通讯员 姚晓佳

来源:云南法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