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庆典上,受党中央国家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办公室邀请,作为老一辈领导人后代亲属观礼嘉宾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一位身着蒙古民族传统
革命草原赤子心,抗战烽火传承志
—乌可力抗战童子军与他的红色记忆闪耀抗战胜利日纪念大会与阅兵仪式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庆典上,受党中央国家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办公室邀请,作为老一辈领导人后代亲属观礼嘉宾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一位身着蒙古民族传统服饰93岁离休干部,胸前挂着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航天荣誉奖章,手中紧握着一张黑白老照片,成为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一道震撼人心的画面。
他是乌可力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乌兰夫之子绥蒙第一批抗战童子军战士,更是草原抗日烽火的见证者与传承者,乌可力他的故事,联起父亲乌兰夫同志领导的百灵庙抗日暴动的铁血荣光,镌刻着内蒙古儿女在抗战洪流中不灭的爱国赤诚与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利益和民族团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立之前领导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内蒙古政府。
被毛泽东盛赞为“草原抗日第一枪”的百灵庙暴动是乌兰夫中共西蒙工委书记组织策动领导,它推迟了日本侵略者的西进日程,打击了日寇对内蒙古的侵略气焰,鼓舞蒙古族人民反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决心,成为争取抗日战胜利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及了这样三个红色故事:“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
这三段共和国往事都与乌可力父亲乌兰夫有关,开国上将乌兰夫受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等人培养教导于北京蒙藏学校1923年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是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
草原惊雷:百灵庙暴动,打响抗日第一枪
1936年2月,塞北草原寒风凛冽,乌兰夫任书记领导的中共西蒙工委,在内蒙古百灵庙点燃了抗日武装暴动的烽火。这场暴动如惊雷划破阴霾,打响了草原抗日的第一枪,唤醒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抗争意识。彼时,无数草原儿女响应号召,投身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少年时期的他便是其中一员——作为绥蒙第一批抗战童子军战士,他在烽火中淬炼成长,把对家国的眷恋化作投笔从戎的勇气。
烽火同行:抗日新三师里的青春与热血
照片中,那群身着军装、眼神坚毅的战士,定格了他与父亲乌兰夫在新三师的抗战岁月。新三师是内蒙古抗日武装的重要力量,乌兰夫同志任中共绥蒙工委委员、中共新三师党委书记在此播撒革命火种,带领部队在草原与日寇、伪政权展开殊死搏斗。少年战士在战火中学习、战斗,送情报、护伤员、宣传抗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民族救亡的责任。这张合影,是青春与信仰的镌刻,更是内蒙古军民团结抗日的生动缩影。
八十载春秋:记忆不朽,精神传承
岁月流转八十载,当年的童子军已满头华发,但他眼中的信仰之火从未熄灭。在胜利日阅兵的现场,他身着蒙古民族盛装,胸前的奖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他革命功勋的褒奖,更是对草原抗日英雄群像的致敬。
他紧握老照片,仿佛在与当年的战友、与父亲乌兰夫同志隔空对话,诉说着草原儿女从未忘却的使命。
这一幕,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百灵庙的抗日烽烟、新三师的战地青春,最终凝结在胜利日的盛大庆典中。它告诉我们,内蒙古的抗战记忆,是中华民族抗战史诗中不可或缺的篇章;乌兰夫等先辈的铁血担当,是滋养后人的精神源泉。
精神永续:从抗战烽火到复兴征程
当阅兵的铿锵步伐响彻天安门广场,老者的身影与背后的历史纵深交相辉映。他带着草原的记忆而来,更带着传承的使命而来——让年轻一代铭记:内蒙古儿女曾以血肉之躯捍卫家园,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先烈用牺牲换来的。
从百灵庙暴动的第一声枪响,到80周年胜利日阅兵的庄严时刻,草原儿女的爱国赤诚从未褪色。这位伟岸智者是一座活着的丰碑,警示我们:
“铭记历史,不是沉溺过往,而是以史为鉴,在复兴征程中续写属于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乌可力-蒙古族抗日中国国民革命军童子军着国民革命军军装
乌可力(左三)与父亲乌兰夫(左二)在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
在胜利日的光辉里,这份跨越八十载的记忆,正激励着更多人传承抗战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勇前行。
来源:赤峰综合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