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2日,博腾股份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在经历2024年同期1.7亿元亏损后,公司实现净利润2706万元,同比成功扭亏为盈,营收规模达16.21亿元,同比增长19.88%,毛利率显著提升至27.63%。
2025年8月22日,博腾股份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在经历2024年同期1.7亿元亏损后,公司实现净利润2706万元,同比成功扭亏为盈,营收规模达16.21亿元,同比增长19.88%,毛利率显著提升至27.63%。
这份久违的增长答卷,被外界视为博腾穿越低谷的信号。
透过数字,半年报里的看点不仅是财务状况的改善,更是愈发清晰的发展脉络:其一,小分子业务依然是公司最坚实的底盘,为公司所有的创新与探索提供现金流的有效支撑;其二,新分子业务实现从“0到1”的质变,让博腾在新赛道占有一席之地。
半年成绩单背后意味着什么?是业务转型的初步成功,还是竞争激烈中的阶段性高光?是国内CDMO企业弯道超车的信号,还是全球产业链升级中的转型升级?这些问题,值得产业深入探讨。
01 新分子业务:从0到1的质变与潜力
过去几年,博腾的新分子业务更像是在“蓄力”。自2021年宣布成立“多肽与寡核苷酸CDMO”平台、启动“蛋白与偶联CDMO”平台起,公司陆续在上海奉贤、浦东布局产能,逐步完善工艺和团队。2024年11月,奉贤工厂完成产能升级,新增PayloadLinker等GMP车间,并启用OEB 5高活区域,为高活性药物的承接提供了条件。
2025年上半年,这一板块终于交出了一份相对完整的成绩单:业务同比增长128%,新签订单4186万元,涵盖临床早期、IND、III期和NDA等不同阶段。这些成果放在整个产业来看,并不突出,但博腾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质变,业绩翻倍增长足以印证博腾具备了切入新分子赛道的基本能力。
在项目类型上,博腾展现了较为多元的能力,涉及RDC(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ADC(抗体偶联药物)、AOC(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APC(抗体多肽偶联物)等多个前沿类别。这些项目技术壁垒高、周期长,能拿下订单,至少表明其技术体系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
面对当前ADC的研发热潮,越来越多的ADC药物研发企业选择与一体化CDMO的合作,博腾在此也早有深度布局,多处研发生产基地的建设与投产,可满足全球生物药企和研发机构抗体、ADC类药物从临床前研究到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CDMO服务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博腾海外双载荷ADC IND整包项目的落地,虽然仍属早期尝试,但说明国际客户已开始愿意在复杂项目上“押注”博腾。
ADC产品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偶联类药物逐步向RDC、PDC等XDC领域拓展,尤其是RDC。近年来全球RDC药物交易金额及数量不断提升,研发及商业化的加速推进,也让相关的CDMO服务受益。据InsightAce Analytic数据,2023年全球放射性药物CDMO/CMO市场规模为27.5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54.4亿美元,2023-2031年的CAGR为8.9%。目光放到国内的RDC CDMO领域,博腾在此的布局已经涵盖了小分子核药、液相/固相合成大分子核药及生物大分子核药等,具备为数十类核药客户的IND、NDA及ANDA项目服务经验,据悉,截至目前已承接近十余个款核药项目(冷药前体),其中超半数已经进入NDA环节的。博腾在此已经具备可为全球用户提供核药前体及冷药CMC解决方案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合规体系的进展。2025年上半年,上海奉贤与外高桥基地先后通过欧盟QP审计。这一成果不仅是资质层面的提升,更为未来进入欧洲市场打开了大门。对于跨国药企而言,质控往往比“价格”更能决定合作资格。作为博腾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GMP生产中心的博腾奉贤生产基地此前已完成超过数十次客户质量审计和多次NMPA检查,均符合中国、欧盟、FDA等主流法规的要求。
放眼全球,ADC、寡核苷酸、多肽等新已成为CDMO产业的增量赛道。根据 Nova One Advisor 数据,2024年全球CDMO市场规模达1462.9亿美元,预计2030年突破2500亿美元,其中生物药CDMO占比持续提升,多肽、寡核苷酸等新兴分子赛道年均增速超过25%。中国CDMO凭借产能和工程师红利正在加速崛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博腾在新分子业务取得的成绩,被视作是一种拿下入场券的举动。
过去,博腾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布局,包括产能建设、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构建了开展新分子业务的能力。在新分子业务板块,博腾已经建立起了近150人的精英团队,硕博比例达35%,被看作该业务未来爆发的坚实力量。而未来,通过实际的订单获取、项目交付和客户认可,博腾正在验证其新分子业务的商业可行性。这一阶段对于博腾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虽然新分子业务收入距离为商业化贡献还有距离,但总结来看,博腾的新分子业务目前处于“能做”到“能否做大”的过渡阶段。它的意义在于,博腾已经拿到了进入全球新分子赛道的“入场券”,但能否把票握稳,取决于未来三到五年客户项目的推进、产能的释放与商业化经验的积累。
02 小分子业务的稳健基石
与新分子的探索性相比,小分子CDMO业务依旧是博腾的压舱石,也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小分子原料药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0%,占总营收的93%,为公司整体扭亏立下了“头功”。
细分来看,临床早期业务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35%,反映出博腾在早期研发服务的布局正在收获成果;临床后期及商业化业务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15%。这些服务项目中,既有与博腾深度绑定超过十年的产品,也有伴随其从临床一期走到临床二期的潜力储备产品,也有通过技术优势快速获得客户合作的药物上市前的验证产品。无一不显示出博腾在大客户和大项目上的长期稳定的承接与服务能力。项目数量的增加与结构的优化,使得小分子业务不仅“规模稳”,更具备了抗风险的能力。
区域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欧美市场继续发挥强增长作用:欧洲收入同比增长35%,北美收入同比增长33%。尤其是美国全资子公司JSTAR,上半年营收1.81亿元,同比增长48%,主要得益于两大客户项目交付,成为公司新的增长亮点。相较之下,国内制剂业务仍受集采影响出现下滑,但通过降本增效和新客户拓展,阶段性亏损已有所收窄。这种“有进有退”的格局,使小分子业务整体仍能保持稳健增长。
从项目管线来看,上半年小分子原料药交付项目409个,其中170个处于临床前及临床I期,55个处于II期,42个处于III期,16个进入NDA阶段,126个已上市。虽然总量较2024年同期变化不大,但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的占比提升,意味着未来的收入确定性更强。可以说,小分子业务已经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漏斗效应”,确保了公司短中期的业绩可预期。
质量体系同样是博腾维持“基石”地位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接受并通过123次质量审计,其中包括8次官方监管机构审计,以及115次客户和第三方审计。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博腾能够满足FDA、EMA、PMDA、NMPA等多重标准。这种稳定可靠的合规能力,不仅增强了老客户黏性,也提升了博腾在国际市场赢得新客户的概率。
截至6月,博腾已为全球320余家客户提供小分子原料药服务,并新增客户40家,其中美国24家、中国9家、欧洲4家、日韩及其他亚太地区3家。这种客户扩展能力,为未来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整体而言,小分子业务在上半年的表现,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规模稳定、盈利改善、结构优化。它不仅维持了公司短期的业绩稳定,更通过客户、项目与质量的积累,成为新分子、CGT业务投入的“现金流支柱”。换言之,正是小分子业务的厚实底盘,让博腾能够在战略转型期承受风险,保持进取。
以小分子业务为基石,新分子业务将与小分子业务形成协同关系。两条业务线的结合,构成了博腾“稳健基本盘+第二增长曲线”的双轮驱动。
在技术方面,小分子业务积累的化学合成、工艺优化等技术可以为新分子业务提供借鉴和支持。例如,在多肽药物的合成过程中,可以借鉴小分子药物合成中的一些反应条件和催化剂选择经验。在客户资源方面,博腾在小分子业务中积累的客户群体,可以为新分子业务带来潜在的合作机会。
总体而言,博腾股份的2025年半年报,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CDMO行业演进的典型案例。小分子业务在全球化客户与合规体系的加持下,继续展现出产业链中坚的稳定性;新分子业务则处于“技术验证—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其价值不在于当下的财务贡献,而在于未来三到五年能否形成持续放量的确定性。
来源:E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