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持续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检验年轻干部“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的能力水平,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干事氛围,即日起,初家街道开设“初家新声·青春印记”专栏,刊发年轻干部署名文章,激励他们在磨砺中淬炼本领、在赶超中拼搏奋进、在实干中彰显担当,为街道
编者按:为持续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检验年轻干部“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的能力水平,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干事氛围,即日起,初家街道开设“初家新声·青春印记”专栏,刊发年轻干部署名文章,激励他们在磨砺中淬炼本领、在赶超中拼搏奋进、在实干中彰显担当,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用“铁脚板”走出“幸福路”
以“真心话”换来“鱼水情”
作者:刘珈榕
在初家社区,居民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杨书记,准没错!”大家口中的“杨书记”,就是初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同丽。扎根社区二十余载,她从居民眼中的“小杨”变成了值得信赖的“当家人”。一条条微信好友申请、一串串上门足迹、一本本写满的民情日记,记录着她用“铁脚板”走出社区“幸福路”,用“真心话”换来党群“鱼水情”的点点滴滴。
“支部强起来,党员动起来”
她是凝心聚力的“主心骨”
作为党委书记,杨同丽坚信,只有建强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社区工作才有力量。她组织热心的老党员成立“先锋调解队”,发挥余热化解邻里纠纷;联合双报到单位成立“政策宣讲团”,把党的好声音送到居民身边;发动年轻党员成立“青春助老服务队”,为老人提供智能手机教学、上门维修等服务。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让121名党员每人都成为一面旗帜,在社区治理中亮身份、作表率。
“在杨书记的带动下,我们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在社区里更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了。”社区党员王大姐说。杨同丽用一颗火热的心,将社区党员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党组织一呼百应、党员群众同心协力”的生动局面。
“网格沉下去,民情浮上来”
她是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她把社区11个网格当做自己的“责任田”。居民们的大事小情,她都记在心上,当成自家事。她用一副“热心肠”,破解了一道道“民生题”,把一件件关乎幸福的“关键小事”,办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每天,她都会到各个小区里转一转、到街边商户看一看、去居民家里坐一坐。谁家是独居老人,需要定期探望;哪户有残疾人,需要特殊关照;哪个小区下水道容易堵塞,哪个楼栋的邻里有点小摩擦……社区的大小事情、居民的急难愁盼,她都像一本“活地图”般了然于胸。
从推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到牵头引入智慧社区;从为困难家庭申请救助金,到组织丰富多彩的邻里节活动……她始终将居民的需求放在心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一点一滴的付出,换来了社区越来越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也换来了居民们发自内心的笑脸和安心。
“法理融进去,民心暖起来”
她是社区和谐的“定心丸”
“社区里的矛盾,如同树上的枯枝,若不及时修剪,便会阻碍整棵大树的茁壮成长。法治,正是那把精准的修剪刀;而情理,则是滋养伤口愈合的养分。”这一理念不仅贯穿于杨同丽的调解工作,更深深融入初家社区的治理实践。在她的推动下,社区深度融合“法润梧桐”品牌建设,聚力打造“无讼初家”——她从不将普法止步于口号与横幅,而是把整个社区变为生动的“普法课堂”,将每处角落化作温情的“调解现场”。
今年春天,小区北门李师傅的爆米花摊占道经营,双向四车道被挤成单行道,占道经营带来的拥堵与嘈杂,让周围邻居原本安静的生活不复存在,矛盾持续升级,从口头争吵险些演变为肢体冲突。
了解情况后,杨同丽先通过分析投诉记录和实地走访进行“把脉”,随后定下“保民生、保畅通”的双保目标,要求各环节围绕“让爆米花有处卖、让居民方便买”发力,春风化雨般化解了占道经营的难题。
每天,她都会在社区巡逻中听一听居民的“牢骚”,在拉家常里辨一辨矛盾的“苗头”,在网格微信群里看一看潜在的“风险点”。哪两家因为装修噪音积了怨,哪户业主和物业为了停车费有了心结,哪个商户的油烟排放引起了邻里不满……社区里大大小小的纠纷隐患,她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能准确“号准脉”,并开出“法、理、情”相结合的“药方”。
这就是杨同丽,一位普通的社区书记,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一名基层社区书记的不凡篇章,用一颗赤诚之心,点亮了社区温暖的灯火,筑起了居民安心的幸福家园。
来源:烟台融媒一点号